天文学家正在利用附近尘埃云团捕获的光“回波”,观察不稳定的庞大双星系船底座伊塔星的一次蔚为壮观的喷发的延迟广播,近170年前人们首次在地球上看到该事件
数字化巡天捕捉到的船底座伊塔星的星云区。这颗恒星在19世纪的很多年间一直是夜空中的第二亮星,现在天文学家正在重现导致这一结果的恒星事件
这张船底座星云(南天的一个大型恒星形成区)的全景图是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上的HAWK-I相机从红外光范围拍摄的
一个科学家组已经利用新型“光回波”技术,捕捉到19世纪中期在地球上看到的太空爆发发出的光。科学家捕捉到被太空里的云团反射回来的光冲击波的“回波”,这样我们就能看到170年前人们看到的那一刻。
“空间取证”技术已经帮助我们揭开19世纪发生的被称作“大喷发(Great Eruption)”的一次神秘的恒星事件,当时恒星——船底座伊塔星(Eta Carinae)突然变成夜空中第二亮的星体。船底座伊塔星是我们银河系最庞大的一颗恒星,19世纪它的亮度突然增强。在19世纪中期的10年间,它一直是夜空中第二亮恒星。由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阿明-莱斯特领导的这个科研组,利用船底座伊塔星的图片研究“大喷发”的光回波。他们观察被距离这颗恒星几十光年的星际尘埃反射回来的这次喷发产生的光。这几十光年意味着现在到达地球的光并不是19世纪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直接传播到这里的光。
船底座伊塔星是一颗高光度蓝变星,也就是说它的明亮周期过后就是昏暗期。“大喷发”是一次极端的独特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比太阳重100多倍的船底座伊塔星在一次大规模喷发中“烧掉”相当于几颗太阳的物质。科学家曾认为,另一颗恒星喷发的气体形成的恒星风“点燃了导火索”。但是对喷发当时产生的光进行更近距离的观察获得的数据显示,上述说法并不正确。他们随后利用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麦哲伦和杜邦望远镜获得这次光回波的光谱。他们借助光谱准确分开了光的组成成分,这就如同一滴雨水相当于一面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彩虹色。
这些观测资料提供了有关19世纪“大喷发”期间喷出的物质的化学组成、温度和速度的重要信息。“大喷发”比用来解释假超新星的简单恒星风模型所需的温度显著更低。普里埃托(Prieto)说:“这颗恒星的大喷发曾被认为是外星系里的所有假超新星的一个原型。但是这项研究证实,它其实是一个更加与众不同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