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天气逐渐转热,公众应当舒展心情,保持安闲的心志,以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每年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开始。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炎暑降临,雷雨增多,植物进入生长旺季,是一个重要节气。
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因此,要顺应节气的这种变化,保养心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此时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淤积,预防心脏病发作。
李艳玲提示说,立夏养生还应重视“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舒畅,笑口常开。此外,在饮食调节上,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天气干燥 排“毒”去“火”
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必须及时补充,除了多喝水外,多吃富水蔬菜是不错的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介绍说,在人们日常食用的80多种蔬菜中,富水蔬菜是很多的,最值得推荐的是瓜类蔬菜,如冬瓜、黄瓜、佛手瓜、丝瓜和南瓜。瓜类蔬菜中所富含的水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水,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一个人如果每天吃500克的瓜菜,等于喝了450毫升高质量的水,且瓜类蔬菜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按照传统中医理论,瓜类属冷凉性食物,能除暑湿,利二便,解毒凉血,疏通人体的“排毒管道”,包括消化道、泌尿道、汗腺等,使体内的毒素随同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
入夏后,天气炎热,气候干燥,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口腔溃疡、皮肤干燥的症状,老百姓俗称“上火”了。
为防止“上火”,李艳玲提醒说,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情绪;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或辛辣之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多喝点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供给,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少饮冰水,多饮温水,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的目的。
生活起居相应调整 晚睡早起增加午睡
专家提醒说,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调整,适当地减缓生活节奏,这样有利于减少焦虑情绪。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指出,进入夏季,起居作息更要有规律,一般是晚上10时至11时就寝,早上5时30分至6时30分起床。立夏之后人们应增加短时午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提高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李艳玲特别提醒说,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但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此外,午睡时不要伏案“趴着睡”,或枕着沙发“靠着睡”,这会导致头部血压不足,吸入氧气不够,头部血流量减少而出现“脑贫血”。
另外,午饭后不要立即午睡,这是因为午饭刚过,消化系统还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午睡会降低消化机能,应于饭后10~30分钟再睡。
需要注意的是,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因为这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性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因此,午睡醒后最好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
此外,炎热的夏季,还应为每天安排一定的休闲时间,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广场、街头散步,以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