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人们在清华大学内搭建“零耗能”住宅。从现在起至4月份,20名教授和50名学生将在清华游泳馆东侧的空地上搭建一所“零耗能”住宅,这是清华大学参加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作品。目前,房子的整体钢结构已经搭建完毕。
一座钢结构住宅,零耗能、可拆分、还可学习主人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设计并非纸上谈兵,未来3个月里,50名清华学生将亲手建造一所太阳能房屋,参加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清华大学游泳馆东侧的工地上,房屋的钢架结构已搭建完毕,预计今年4月,这座“零耗能”住宅将正式落成。
50名学生组团造房子
“零耗能”住宅本名叫“O-house”,占地面积250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这是清华大学参加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作品。这项竞赛是以全球高校为参赛单位的太阳能建筑科技竞赛,借助世界顶尖研发设计团队的技术和创意,建造舒适宜居的太阳能居住环境。比赛要求参赛团队实际建造一栋住宅,以太阳能作为运行和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而且所有材料、设备及资金以募集捐赠形式获取,在最终比赛期间只能用10天时间完成建筑的建造工作。
这项竞赛今年首次落户中国,13个国家的35所大学组成的22支队伍杀进决赛,近千名大学生将在山西大同一决高下。
去年7月,清华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合作,组成联合团队报名参赛。团队聘请20名中外教授作为顾问,50名清华学生成为设计施工的主体,其中以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主。
团队指导老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张弘介绍,由于作品涉及建筑、能源、微电网、智能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团队中囊括了建筑、土木、环境等十来个院系的学生。寒假这些学生也都将不回家,主动留下来参与项目。此外,清华大学还开设了两门选修课程,5名美国教授已经两次来到清华,专门为参赛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
房屋构架初具规模
由学生主导,加之能耗低、材料环保、设计理念先进且要求严格,这座“零耗能”住宅建造地被网友戏称为“最牛工地”。
工地上,几十根黑色的钢筋已勾勒出房屋的框架,房子像是正在搭建的“巨型积木”,净高约2.5米,横平竖直的钢筋全部由螺丝固定,底部设置有40个小支脚,可调节高度。房屋是模块式结构,采用钢结构、木板、防水卷材等可拆卸的材料,完全舍弃水泥,住宅的每个分区都可拆分开来,并重新组装。
“比赛期间,我们只有10天时间重新搭建房子,所以建材全部采用标准化设计,建成后我们还得练习一次拆装,为7月份的大赛做准备。”团队主要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董磊告诉记者。
房屋运行能耗全部来自太阳能,这也是“O-house”被称为“零耗能”住宅的由来。房顶的中间部分铺设有太阳能光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并储存起来,供居室里照明设备、冰箱、电视机等各种电器的运行。
同时,水资源也将循环利用。住宅的非饮用水源来自屋顶收集的雨水。这些雨水经过泥沙、清洁设备的过滤消毒之后,可以变成纯净水,用于喷淋洗浴,产生的污水则可用于冲洗马桶、浇花等。
董磊挺谦虚:“我们不敢自称‘最牛’,只是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改善居住环境,今后我们会在社区、中小学等开展更多宣传,将其中的一些技术运用推广传播。”
智能终端可自动开门
“零耗能”住宅将是一个“聪明的家”。按照设想,手机、电脑等将作为中控平台,控制家用电器、百叶窗、电灯等设备。比如,在进入房间时,门的转动可以自动控制灯的开关,衣服洗完了或者冰箱空了,主人将收到提示短信。
它还是一个“会学习的家”,能够学习并领悟主人的生活习惯。例如,主人可以在电脑上选择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的生活习惯会被记录下来并发送到信息云中。一段时间后,电脑将会根据不同的用户做出调整,比如调节洗澡水的温度、喷水量的大小、灯光强度等。
在房屋外部,中国式庭院将营造出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栽种一些树木,用于调节微气候并美化景观,两个水池可收集雨水并用于消防。
春节前,房屋的主体结构及外装部分的施工将完成,3月份开展装修、室内设计等工作,4月份完成光电热系统以及软硬件的调试工作后就正式建成。这将是学生们为清华送上的校庆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