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0月29日电(白林、牟宇)随着“嫦娥三号”发射时间的临近,石家庄铁道大学“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研发实验室的灯光经常通宵达旦,研发团队例会的时间有时会推迟到凌晨时分召开。
参与“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已经是赵正旭研发团队继嫦娥二号探月任务、飞越L2点任务、飞越“图塔迪斯”小行星任务、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萤火一号任务、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之后,第8次参与我国重大航天工程。
石家庄铁道大学研发的“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摆脱了长久以来对国外航天可视化平台的依赖,是目前国内首个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且多次通过任务检验的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
该系统团队负责人赵正旭教授介绍,航天测控可视化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方法,其奥妙就是把浩如烟海的数据转换成图形,描绘成数据“风景”,为人们提供一种发现不可见信息的方法。
比如,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多个画面,就是该系统将已获取的数据绘制成的画面,靠摄像机是达不到的。同时,地面测控人员通过该系统,还可以直观、快捷地了解飞船运行状况并及时调整它的运行轨道,实时监控。
“该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大型的、海量级的空间技术模拟计算与信息控制系统,不仅包括了美国航天局和欧洲空间指挥中心目前所使用的同类系统的所有功能,而且还具有扩展模块、用户工具、网络支持、脚本编程和实时控制等独特功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功能全、通用性强。”赵正旭说。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首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实现软着陆,并释放巡视器探测月球表面。“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在承担以往对航天器的遥感数据处理、信息可视化、实时仿真和实时监控之外,本次任务还特别增加了对月球表面探测所需要的一些功能,比如显示月球地形、模拟巡视器行走过程等。
研发团队骨干成员王威表示,随着“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的广泛应用,我们提供的计算结果和绘制的场景画面和实际的宇宙空间环境、时间、位置、形状等各种参量和数值基本实现了“零误差”。
同时,该系统没有把用户的视觉限制在地球表面,可使用户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沉浸式地监测、观察、控制飞行器。系统平台还能漫游和访问已知太空的任何角落,比如飞出太阳系,跨越银河系,或奔向更遥远的星系和天体,从而进入毫无边际的宇宙深处。
该系统研发团队共有12人,赵正旭是“领头羊”,他是教育部第四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北京航天飞行控制指挥中心特聘专家。1988年,赵正旭到英国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自此开始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2008年,赵正旭回国来到石家庄铁道大学,很快就投入到我国航天测控可视化专业领域。自主研发、亲自编程,其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深层空间探测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使我国的航天可视化事业走在了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