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组图]
英特尔发布新品奔腾D P4将光荣退休
欺骗眼睛的“诡计”:“会动”的幻觉图片
神舟六号开始总装 今年9至10月发射
动物眼睛看到的世界什么样?
“神舟六号”航天员生存环境揭密
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学实验
日本展出全球最小人形机器人
共同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软件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机制(1)
当前位置:首页>>今日视点>>今日视点>>阅读文章
这个夏天,你的挑瓜秘笈
添加时间:2015/6/10  来源:果壳网  点击:1886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1.西瓜的那个圈圈,是花冠脱落后留下的痕迹,跟含糖量没有直接关系。

  2.冬瓜纹的西瓜一样会很甜,只是最近很少见到了

  3.只能说长得好看,跟甜不甜也没啥关系。

  4.维管束是有韧性的,直的弯的,送进西瓜中的潭水化合物都一样多。

  算起吃瓜经历来,恐怕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不小心买中一个生瓜蛋子,总会给甜蜜的吃瓜事业带来不少阴影。所以,挑瓜时也是望闻问切全都用上了,不知道在这个夏天,你的挑瓜秘笈又修炼了几成了呢?

  挑西瓜的第一大招

  所谓第一大招,就是百发百中,毫无偏差。这个方法前提是你肯定会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西瓜。我就有惨痛的教训,曾经带了一个20斤重的大西瓜去好友家分享,谁知午餐吃得实在是太撑了,再也容纳不下西瓜,我也忘了告诉他西瓜已经开口“验过身”的,结果可怜一个极品好瓜直接被送进了垃圾桶。

  这个开口验瓜的方法,不光是我们不适用,那些大量进货的商家当然也不适用,如果要大规模的抽样检测西瓜的质量,这种打口方法显然是不实际的。好了,言归正传,我们还是仔细分析一下究竟有没有无损伤挑选西瓜的方法。

  看瓜皮瓜型选品种

  在北京最常见的就是西瓜品种就是京欣一号,那些淡绿瓜皮上的深绿色网状条纹、以及近乎球形的身材就是它们的标志。还有就是黑美人这样,有着绿得发黑,以及苗条身材的西瓜也是选择标记。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品种还有春红玉、金小凤等等颇具个性的西瓜品种。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西瓜的好坏从根本上还是由于基因决定的,而上面说的这些品种是经过园艺学家长期培育选择的到的,从它们的种子萌发开始就有更高的几率结出含糖量更高,水分更足的西瓜。

  当然,在农产品种植日益“工业化”的今天,种子的选择也越来越均一化,在也没有20多年前,那种挑本土西瓜品种的难度。当然也失掉了很多乐趣,我还记得当时,有不同颜色瓜瓤的西瓜,红、黄、粉缤纷多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西瓜的瓜瓤是什么颜色的,可是如今,我肯定知道。

  看瓜蔓选新鲜度

  在选定了品种之后,那就得看西瓜的新鲜度了。不要选瓜蔓(果柄)已经干枯的西瓜,瓜蔓干枯说明西瓜已经被采摘下来很久了。除非是在寒冬腊月选西瓜,可以忽视此项,否则在西瓜成熟旺季在吃存了1个月的瓜,那可不是件让人舒服的事。虽说西瓜能够长时间保存,但是时间过长的西瓜仍然有变质的危险。

  还有一种说法是可以掂一下西瓜的分量,如果个头相近的瓜蔓同样新鲜西瓜,选轻一点的比较好。“重”意味着这个西瓜的含水量较高,而含水量高就意味着冲淡含糖量。在品种产地相同的情况下,选那些轻一些的更能保证得到甜西瓜。当然,也不是越轻越好,如果西瓜重量过轻,说明可能是瓜已经过熟,这样的西瓜无论从口感还是风味上都大大折扣了【1】。可是西瓜中90%都是水分,究竟变化到什么程度能判定出西瓜的含水量有变化,恐怕更多地需要经验了,或者说是靠运气了。那么,究竟有没有科学判断的方法呢?

  不过,现在的瓜农都是在西瓜略生的情况下来摘西瓜

  拍响声听成熟度

  好了,终于来到挑西瓜的重点了,那就是拍西瓜,感觉一下就能知道西瓜的成熟度。总觉得买西瓜的商贩像是在故弄玄虚,我总是在猜想他们已经知道哪些瓜是熟的,只不过是进行一个表演罢了。不过,在查阅资料之后,才发现这种敲击实验还真的是无损伤检验西瓜成熟度的最科学的方法。

  不妨做个小实验,敲击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和一个装满沙子的玻璃杯,两者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西瓜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在果实发育初期西瓜瓜瓤(植物学中的胎座)中纤维素会相对发达,可以起到支撑果实形态的作用。如果我们咬一口嫩西瓜,恐怕会有柔韧的口感。到了果实成熟时,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西瓜果实中的纤维素被降解,有些细胞甚至脱离了纤维素编织的网脱离出来,成了分散的细胞,这也是熟透的西瓜有“沙”的口感的原因。这种形态上的改变,会影响敲击时持续振动的变化。实验确实也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观点。
随着西瓜的不断成熟,其振动时间变长,振动衰减变慢,对称度增加。更简单的判别方法是,随着西瓜的成熟振动的频率逐渐下降,也就是敲击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闷【2,3】。在河北农业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发现,振动频率大于189Hz为“生”瓜,160~189Hz为“适熟”瓜,133~160Hz为“熟”瓜,小于133Hz为“过熟”瓜【4】。并且可以用f2m2/3作为成熟指数来判断,其中f是西瓜的振动频率,m是西瓜的质量。

  这样看来,那些声音略显清脆(频率高)的西瓜大多是还没成熟的生瓜蛋子,而振动声音略显沉闷(频率低)就表示西瓜已经成熟了。
好了,这些就是“望、闻、问、拍”的方法了,不妨去挑选一个西瓜,检验一下方法把。(果壳网)

  附一个挑西瓜软件,效果自测吧(安卓版)

  http://www.liqucn.com/rj/29900.shtml

相关文章
[ 今日视点 ] “立夏”和“入夏”是一回事吗? (2017/5/8)
[ 今日视点 ] 喝醋能软化血管?别闹了! (2017/5/3)
[ 今日视点 ] 细菌竟能捍卫你的美食? (2017/5/2)
[ 今日视点 ] 今日谷雨,这些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2017/4/20)
[ 今日视点 ] 虚拟现实:离大众还有点远 (2017/4/13)
[ 今日视点 ]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2017/3/10)
[ 今日视点 ] 吃粗粮,有讲究 (2017/2/15)
[ 今日视点 ] 我们的手机号码为什么是11位? (2017/2/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