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拥有典型的蚊子形象:乌黑的身体上点缀着醒目的白色花纹,长长的腿上密布白色的环纹。和大部分热爱黑暗、胆小鬼祟的蚊子不同,白纹伊蚊喜欢在白天活动,连炙热的正午也不例外;它们具有非常强烈的攻击欲望,不惮于在光天化日下追咬路过的人类。白纹伊蚊醒目的外套和大胆的行为为它们在民间博得了花蚊子、毒蚊子等俗名,而在西方则被叫做Asian tiger mosquito——亚洲虎蚊。
蚊子往往喜欢炎热潮湿的热带气候,但白纹伊蚊连在环境的偏好上都有点另类:它们能很好地适应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甚至在凉爽的地区表现出更高的竞争力。白纹伊蚊原本分布于东亚,在中国东部、日本和东南亚都是很常见的吸血昆虫;如今它们已经跟随人类远渡重洋,在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开辟了新的殖民地。当远赴美国的同学们被这些打小就熟悉的花脚蚊子咬得痛痒难当时,是不是也会感到来自故乡的情意呢。
白纹伊蚊的分布区,蓝色为原始分布区,绿色为入侵区域。图片来自wiki
蚊子咬人为何这么痒?这得从蚊子吸血的机制说起。蚊子的口器并不是一根空心针管,也没有某些流言所谓的几十颗牙齿,而是由昆虫基本的咀嚼式口器高度变形而来。上唇、上颚、下颚等各部分都演变成了细长条,如同探针和手术刀一样配合着切开皮肤向下钻探;下唇像刀鞘保护着口器的其他部分,不参与刺入皮肤。当刺入血管后,蚊子会先注入具有麻醉和抗凝血作用的唾液;由蚊子传播的病原体也借由这一步入侵人体。而蚊子注入的唾液,正是让我们感到痛痒和红肿的罪魁祸首:当唾液的麻醉效果消失之后,唾液中的蛋白等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开始令我们难受不已。由于每个人体质千差万别,对蚊子唾液的敏感度也会不同。
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特定的血型更招蚊子,但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据支持这个说法。蚊子寻找宿主依靠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热量和一些挥发性的体表化合物。随着动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吸血昆虫搜寻宿主的通用讯号;蚊子也能感受到温血动物的热量,但是与响尾蛇等能“看见”红外热辐射的动物不同,蚊子感知到的主要是呼吸带来的热对流。来自人体表面的很多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皮肤菌群)也是蚊子锁定目标的化学信号之一;由于不同个体之间的体表气味成分差异巨大,有些人就特别招蚊子喜爱,而另外一些人则不那么受待见。
和之前介绍的按蚊、库蚊一样,白纹伊蚊非常适应城市环境。城市里各种积水的花盆、瓶瓶罐罐、水桶、垃圾堆、天沟、下水道等都是伊蚊理想的繁殖地点,积水的废旧轮胎堆更是它们特别喜爱的地方。要摆脱这些咬人的小妖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改善整个社会的卫生设施和习惯,才能有效地减少蚊子的数量。监测种群数量、清理栖息地、大规模施药、雄性不育技术等等常用于蚊子防控的手段,也不是可以凭一己之力做到的,需要专业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那么面对伴随着夏日一起袭来的蚊子,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处乱丢垃圾,积极打扫庭院和社区卫生。如果家里有能够滋生蚊子的鱼池、莲花缸等,可以在水中施放对人和宠物都很安全的Bt类杀虫剂或昆虫生长调节剂。纱窗、蚊帐、蚊香、含有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喷雾都是经济又有效的防蚊手段。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市面上也推出了驱蚊手环、驱蚊草等新奇商品,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果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