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友都切身体会到了,今年的雪比去年简直不是爽快大方了一点。2014年冬天整个华北地区的第一场雪都犯了拖延症,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以几个省会级大城市为例,一般初雪日期在11月下旬,而去年北京、天津和太原的初雪都快到12月中旬了才来,石家庄的初雪更是一拖再拖,到了来年1月底才出现,患上了重度拖延症。
下雪晚就算了,而且姗姗来迟的雪也是“水货”,北京2014年12月9日夜间-10日凌晨的初雪,城区基本没影儿,“城里人”亲眼见证降雪是2015年1月14日,但也仅仅是几分钟的事儿。
到了今年冬天,这雪不仅爽快,还有点急性子。北京、太原和石家庄在11月6日一同迎来了初雪,比常年平均的日期提前了20天左右,而且第一场雪下得也蛮给力,遍及城郊,没有“听说下雪”这回事儿。
什么样的雪适合堆雪人?
难得今年的雪这么给力,周末不堆个雪人晒个雪景怎么行?可是小伙伴们,想要堆出一个完美雪人,对雪可是蛮有要求的,关键就看雪量够不够、雪有没有粘性。
到底下多少雪能堆雪人呢?至少是大雪。一般大雪降雪量在5-10毫米,换算成积雪能有5厘米,甚至更厚。我国常年冬季平均10毫米的降雪量对应积雪深度增加7厘米,但积雪受气温影响明显,这个换算关系仅适用于平均情况,个例差异很大。如果雪很干燥蓬松,10毫米的降雪量对应的积雪深度可以达到20厘米甚至30厘米。
比如在2010年1月3日,北京出现暴雪,积雪和降雪比例达到了20:1,也就是说10毫米降雪量带来了20厘米的积雪。但是同样在北京,门头沟10毫米的降雪量大约带来了30厘米的积雪。
2010年1月3日北京各地降雪量和积雪厚度换算比例
除了地表温度,影响降雪转为积雪效率的因素还有降雪的干湿度,也就是雪的粘性。雪的粘性就在于雪的含水量,即存在干雪和湿雪之分,而湿雪才是能用来堆雪人,像2010年1月3日北京虽然积雪很厚,但由于都是干雪,没有粘性是堆不起雪人的。
湿雪养成的关键是近地面温度略高于0℃,秋末冬初之际比较常见。湿雪水嫩十足,而且特别粘人,常常呼朋结伴,几片凑在一起,手拉手一起扑向大地。由于体型庞大,空气阻力变大,常常左右飘忽、晃晃悠悠地落下,“鹅毛大雪”便是如此了。这样的雪落在衣服上,常会融化一些,留下一条“湿痕”。湿雪粘性大,堆雪人、团雪球再合适不过了,歪果仁还亲切地将湿雪称之为Snowman Snow,也就是适合堆雪人的雪。
这个周末北京、河北不少地方可以堆雪人。制图:阮桓辉
那么这次周末的降雪适不适合堆雪人呢?随着冷空气步步紧逼,气温逐渐下降,周五夜间将实现大面积雨夹雪向纯雪的转换。加上地面温度下降,下的雪也不会立刻融化,积雪形成。数据帝目测周六早晨北京城区都将开始出现积雪,随着雪一直下,城区积雪深度将有望达到10厘米。这是啥感受?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走在路上嘎吱嘎吱响。
从目前这场降雪的配置来看,水汽供应非常充分。中低层南风携卷而来的湿空气向华北北部一带聚拢,制造出来的这场雪的含水量相当充沛,加上周末北京的气温在0℃左右,可以推测雪的粘性会比较大,完全满足堆雪人的要求。
湿雪虽好玩,小心玩伤
虽然湿雪的可玩性很强,可以用来堆雪人、打雪仗、晒雪景等等,但它可不是一副完全无害的样子。由于湿雪密度大,降落在冰冻的地面上时,很容易结成较硬的冰层,表面光滑,摩擦力较小,对于玩雪的小伙伴们来说,不论滑雪还是滑冰都十分危险,甚至正常走路都能一不小心摔倒,那“酸爽”你们懂得。若是地面温度高于0℃,那么湿雪降到地面大都会融化,形成雪泥,那画面太美不想看。
5厘米以上积雪对公路交通有严重影响。制图:阮桓辉
对于汽车来说,也危险得多。降落到公路上的雪会改变公路的路况,像上一篇文章说的一样,这会降低路面的摩擦系数,干燥路面的摩擦系数通常在0.6左右。而有冰雪附着的路面摩擦系数会降到0.1-0.2左右,路面附着力大大降低,汽车转向以及制动的稳定性下降,难以控制,容易左右滑摆。而且制动距离加大,对行车安全威胁极大。根据英国的气候条件与交通事故资料统计,降雪时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是干燥路面的5倍。
不管是想到户外堆雪人打雪仗,还是想开车到处溜达拍雪景的盆友们,玩的开心,也要注意安全,能不开车还是别开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