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魏泽西之死#刷爆了五一节的朋友圈。
一个正处在21岁花样年华的青年就此陨逝让人深感痛心,魏则西死亡事件引发民众的强烈关注,一方面源于人们对标杆互联网企业惟利是图的进行医疗信息推广的愤恨,另一方面源于人们对当前医疗监管体制的失职感到失望。
有关媒体已经对事件中互联网—医院—生物公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挖掘,对于事件中涉及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更是进行了全盘否定。确实,魏则西的悲剧令人扼腕,凸显中国医疗存在的顽疾。然而,如果因此而一竿子打死“肿瘤免疫疗法”,那将是错上加错。
并不是每一种免疫细胞疗法都是骗子,如成就斐然的CAR-T疗法。
近年来,火热的“CAR-T疗法”,实际上就是新一代免疫细胞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英文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T-CELL THERAPY,这一疗法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从患者体内抽取出T细胞,然后在体外增殖,最终回输人体,攻击肿瘤细胞。理论上,可以算作DC-CIK的“后代”。
然而,与前几代不同的是,这次的T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加入了基因改造技术,通过基因改造,使得T细胞能够表达一些特异性的肿瘤抗原受体,使得免疫细胞目标更明确,相当于给每一个免疫细胞发了一张肿瘤细胞的“自画像”,输回人体的免疫细胞再也不用“摸着石头过河”,而是直接寻找对应的肿瘤细胞进行消灭,“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杀伤效果非常明显。
CAR-T疗法的临床研究开始于2010年,当时CAR-T的发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Carl H. June利用CAR-T治疗成功缓解了三位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有两位患者现在还很健康,没有复发的迹象。2012年,June利用还处于临床I期的CAR-T治疗技术,成功挽救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经无药可医的7岁小姑娘Emily Whitehead。Whitehead是第一个接受CAR-T治疗的儿童。至此CAR-T一战成名。
目前,CAR-T疗法疗效最为显著的就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经过治疗的患者中,有90%的患者没有复发!堪称医学史上的奇迹!
还有PD-1 一种美国FDA批准的技术
除了免疫细胞疗法,肿瘤免疫治疗还有第二大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就是目前医药研发领域最为炙手可热的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原理也并不复杂。肿瘤细胞通过分泌一些小分子与免疫T细胞结合,从而抑制他们的活性,逃过免疫细胞的追杀,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小分子与免疫细胞的结合点,也就是“免疫检查点”,就可以唤醒免疫细胞了。
“打仗的时候,往往会在边界设置哨卡点,检查点。有敌人进入,他就能查到,把他们抓起来。一旦哨卡点产生问题,敌人进来我们不认识,哨卡点认为这是自己人,把他们放进来了,就导致癌症产生。”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免疫检查点的理论。
“由于免疫应答出了问题,把敌人认为是我们自己的人,或者说我的部队产生问题了,我不能抗击敌人,这个时候免疫机制产生问题了。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发现免疫细胞有免疫检查点,现在已知的有20几个。我们已经在其中2个检查点找到了相应的药物,可以把产生耐受的机制打断,能够使它再恢复这个功能。把重新使我有战斗力去抗击。免疫细胞重新被激活,这就是我们现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基础,”陆舜教授说,“在实体肿瘤中,只有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才能真正使患者得到生存的获益。”
落实到具体疾病,陆舜教授表示,特异性免疫治疗首先在实体肿瘤中是在黑色素瘤治疗上取得成功,2011年美国FDA批准了百时美施贵宝ipilimumab(抗CTLA-4单抗)上市,这是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免疫治疗的药物获批上市。
2015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PD-1抑制剂nivolumab用于治疗在经含铂二联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又于10月10日批准了nivolumab用于二线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目前在肺癌和黑色素瘤等领域都有一些药物被美国FDA、日本、欧盟等相继批准。Nivoluma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3期临床研究将于今年在中国开展,这使得中国患者离获得国际最新肿瘤免疫治疗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就肺癌而言,被批准的药物是在治疗转移性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方面。”陆舜教授告诉记者,“免疫治疗一旦有效,持续时间很长。这是目前我们所有的现代治疗所达不到的,一旦产生效果,将会有20%的人活过10年。而活过10年对一个转移性肿瘤患者来讲,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