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疾病对国人健康的威胁日渐突出,平衡膳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前不久发布了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人们怎样才能吃得健康。
时隔十年,中国营养学界众多专家历经两年多再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助于平衡膳食的倡导,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当前的国家方针政策,比如健康中国、食物营养纲要、营养改善计划等。
膳食指南的主体是人,以人的合理营养,改善健康为根本。在这次修订中,尤其突出了“健康体重”的概念,把最初2007年膳食指南第六条中内容“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新版修改为第二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健康体重为何成为字字珠玑的膳食指南的重要内容?
何为健康体重?
体重指的是身体所有器官重量的总和,又分为脂肪体重和去脂肪体重(瘦体重),后者主要包括肌肉、骨骼、软组织和水分及其他非脂肪组织,它与体力、有氧能力呈正相关。体重的变化,会直接反映身体长期的热量平衡状态及健康状况。
一个人体重超重或肥胖可以认为是不健康的表现。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体重在超重水平可以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病、肿瘤和糖尿病的发病率,肥胖者除以上几种疾病外,还易患骨关节病、脂肪肝、胆石症、痛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患。体重过低或提示身体营养不良。
成年人的体重是否适宜可以用国际通用的体质指数(BMI)来表示。BMI由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来,它反映一个人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BMI的增加大体反映体内脂肪重量的增加,但对于运动员等体内肌肉比例高的人,健康体重BMI范围不一定适用。
成年人的健康体重是指BMI为18.5~23.9之间。BMI在24~27.9者为超重,大于等于28者为肥胖。体重在健康范围内者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小于消瘦者(BMI<18.5)或者超重和肥胖者。当然还有其他评价健康体重的方法,如体脂肪百分比、理想体重等。
吃动平衡如何影响体重?
影响体重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热能摄入量和消耗量。成年人能量收支平衡时,体重保持不变;当热能消耗量大于摄入量时,体重减轻;反之,则体重增加。通过饮食和运动,来降低肥胖发生率,从而达到降低慢病发生率,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在过去的几版指南中,都曾对控制体重、增加活动量进行提醒。
当前流行的体重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合理营养与适量运动调控身体能量及物质代谢平衡,进而形成良好生活方式,最终达到并维持健康的体重,以促进个体及群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也是新的膳食指南强调的内容。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我们吃得太多,而是我们消耗得太少”——当下,人们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少。
如何才能消耗更多的能量?运动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代谢率。当人体进行规律的运动后,人体骨骼肌将会变得更为强壮。通常安静情况下,骨骼肌主要依靠燃烧脂肪酸提供能量,很少利用肌糖原作为能源,因此,只要你拥有强壮的肌肉,即使在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仍然消耗脂肪供能。
如何运动?
对于不同的个体,就要考虑运动形式、强度、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一般来说,运动量越大、时间越长,消耗的脂肪越多,越有利于维持健康体重。常采用的方法有有氧慢跑、健身操、游泳等运动形式。研究表明,采用交替的运动更有利于控制体重,即利用两种或三种运动形式交替着做,以达到强健体魄和消耗脂肪的作用。因此,你不能只做游泳、跑步或骑车等一种活动,而是两种或三种交替来做,使机体得到全面锻炼的效果。
指南中强调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要求在活动(或运动)中,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卡路里)达到静坐时能量消耗的3~6倍。通常用代谢当量(METs)表示身体活动的强度(MET是活动时的代谢率与休息时代谢率之间的比率)。1个MET系指静坐时的能耗,相当于消耗1千卡/千克/小时的卡路里。中等强度要求达到3~6个METs。
吃动平衡强调了饮食和运动的有机结合,这是近些年来营养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的结晶。合理的饮食营养与科学的运动是健康体重的关键,也是健康中国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