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杯雾水里看到的‘黑色’,实际上是灰尘与一些工业、汽车尾气等污染源排放出来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都是可吸入的,也是出现雾霾天气时的首要污染物。”
“你看这里面装的什么?”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教授王强拿过一杯装满“黑水”的烧杯向记者展示。
“这是我收集的雾水!起初收集回来的时候,还有同事问我是不是浓缩的,不然怎么会这么黑。它就是我们在雾天时所见到的雾!”王强说,这杯雾水采自于东五环邻近郊区的观测站。
就在我们将走入2008年的时候,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称“平原地区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北京连续3天出现了全市性的雾霾天气。天色灰暗阴沉,空气质量随之达到中度重污染。
雾霾天气已经成为了一种灾害性的天气!
雾的产生,是由于湿度大,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成了水滴,并使地面的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而霾则是空气中悬浮着的极小的、干的颗粒,它可以自然形成。不过,现在的霾大多是因为人类活动所引起,它使得能见度变得更低。
王强告诉记者,现在的“雾”和“霾”越来越难以区分,因为有雾的天气里就一定会有霾,雾和霾之间没有一个可以截然分开的界限。
事实上,北京的大雾天气曾经起到过净化空气的作用。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空气中的灰尘和海风吹来的盐颗粒,遇见水气达到饱和后,沉降到地面上。这个沉降过程正是净化空气的过程,它是大自然调节生态平衡的手段。
可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之间,随着城市规模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燃煤排放和汽车排放颗粒物迅猛增加,北京一年中的雾霾天气从几十天增加到了200多天。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决策部门针对空气污染指数的上升,也采取了一些手段控制污染,中度污染的雾霾天气出现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100天以上,形势依旧严峻。
近几年来,重度污染的雾霾天数并没有明显的减少,而是一直起伏不定。不仅如此,由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的增加,北京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还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趋向于复合型的污染了。
而让人担心的是,北京的水雾天气实际上却在减少,增加的其实是霾天!
王强分析道,随着城市的发展,农田变成了高楼大厦,乡间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这样就导致了植物的迅速衰减,水分就随之减少。城市越大,城市中心就会越干燥,空气就越浑浊。
“这杯雾水里看到的‘黑色’,实际上是灰尘与一些工业、汽车尾气等污染源排放出来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都是可吸入的,也是北京出现雾霾天气时的首要污染物。正是这些颗粒物,加上城市干燥,增加了霾天的出现。”王强说。
应该引起警觉了!雾霾天气正在凸现两个特点——浓度高,持续时间加长。
王强告诉记者,人类活动排放的干燥颗粒物太多,这些颗粒物又悬浮在空气中,阻碍了一部分太阳辐射,这使得地面不容易增温。同时,还会影响大气长波辐射,使得地面也不容易降温。霾覆盖在地面上,使得大气边界层非常稳定;而边界层越是稳定,就越有利于雾霾的进一步发生和持续。
雾霾天的出现,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
尽管人体的鼻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出现霾天时,大一些的颗粒物,比如灰尘、煤烟,可以被鼻腔里的鼻毛所阻挡。对再小一点的颗粒物,鼻黏膜和分泌的液体也都能够阻止它们进入我们的身体。但是,现在工业排放的颗粒物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微小,颗粒物的体积实在是太小了,它们无法被阻挡在我们体外,从而就进入到肺部,对人体造成危害。等这些颗粒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肺部就会发生病变,导致肺心病和肺功能不全。而且由于这些微小的颗粒物都是污染物,因此还可能导致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不仅是对人,雾霾天气中悬浮的颗粒物还会被吸附到植物表面,影响它们的光合作用。这些颗粒物中的化学性质,还会产生腐蚀作用。植物的绿化功能也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最严重的雾霾天气所带来的伤害,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没有过先例。比如,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光学烟雾事件、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不仅对人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各国想尽办法遏止雾霾天气的发展势头。
如今,伦敦就算是出现大雾天气,空气的质量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了。王强说,首先是伦敦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很多私家车开到城市周边,就被开进了车库。然后,大家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上下班。其次,一些排放颗粒物的企业,无论大小企业,都很重视环保措施,它们将颗粒物的排放量控制到最小范围。此外,绿化覆盖也做的特别好,能够吸烟滞尘。
“今年8月份北京将举办奥运会,那正是北京最热、最潮湿的时间段,容易出现雾霾天气。我们必须想办法予以控制。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准确的预报,精确到每小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灵活机动的有效措施,保障奥运会的顺利举行。”王强表示。
王强告诉记者,对于自然界的颗粒物,我们无法避免,比如海风带来的海盐粒子,空气流动带来的灰尘粒子,由它们所引起的雾霾天气,我们无法控制。但是,我们却可以控制工业生产活动和汽车尾气排放,如何减少颗粒物的排放才是对付雾霾的重中之重。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洛杉矶发生急性大气污染事件,其后又曾数次发生。当时,洛杉矶拥有数百万辆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强烈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作用,产生出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刺激人们的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红肿和各种呼吸道炎症,危害人体健康。
东京光化学烟雾事件1970年7月18日,东京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部分东京学生突发咳嗽、喉痛,均住院治疗。其后的7月19日-21日、23日-25日又连续发生光化学烟雾,许多居民眼睛感到不适。经东京都公害研究所调查,认定是由于氮氧化物超过警戒标准所致。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发生严重大气污染事件。燃煤产生的烟雾不断积聚,当时能见度只有5米,大气中烟尘浓度最高达4.46mg/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最高达1.34ppm。形成的酸雾PH值达到1.6,数千市民感到胸闷,伴有喉痛、呕吐等症状,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肺癌等病患者死亡率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