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27日11时0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卫星在轨测试合格后,将交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使用,并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
约19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卫星已成功进入高度为807公里、倾角为98.8度的太阳同步轨道。
风云三号安装有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红外分光计、微波温度计、微波成像仪等10余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探测仪器,探测性能比仅有可见光一种手段的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有质的提高,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三维、全天候、多光谱、定量探测,获取地表、海洋及空间环境等参数,实现中期数值预报。
有关专家介绍说,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三号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网,卫星的观测数据不仅在国内实现共享,也将为世界各国气象观测服务。风云三号卫星将在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规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为航空、航海等部门提供全球气象信息。
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质量2295千克。
用于发射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第3次飞行。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是在“长征四号乙”火箭基础上改进的三级常规液体推进剂运载火箭,采用了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工作模式后将太阳同步轨道最大运载能力由1700公斤提高到2800公斤。
这次航天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6次飞行。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高火山介绍说,风云三号卫星是中国新一代极轨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质量为2298.5千克,将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方式。它是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而设计的卫星,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制难度大,是国内目前投资最大、功能最强的对地观测卫星。风云三号卫星装载有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地球辐射探测仪、太阳辐射监测仪和空间环境监测仪等11台有效载荷。
风云三号卫星较之前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有何技术特点?就此,高火山指出,风云三号卫星研制的技术起点高、难度大,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新、二多、三高、四难”等方面。
风云三号卫星之所以被大家称为新一代的极轨气象卫星,主要是因为它采用了一个新的卫星平台,并装载了许多新的有效载荷,特别是很多有效载荷在国内为首次研制。可以说,无论从探测手段、探测能力,还是性能指标等方面来看,风云三号卫星都较风云一号有新的突破和跨越式的发展。
“二多”主要体现在装载的有效载荷多和卫星上的转动部件多。风云三号卫星一共装载了11个有效载荷,这个数字在国际、国内都是比较突出的。卫星上20台单机带有35个转动部件,而且各个转动部件的工作模式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匀速转动,有的变速转动,有的快速和慢速交替运动,这些都给星体内部的力矩造成了干扰,也为保障卫星的长寿命和可靠性提出了难题。
高火山解释说,风云三号卫星的性能指标比较高,是紧跟国际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研制的。因此“三高”分别体现在风云三号卫星的分辨率高、探测灵敏度高、定标精度高等方面,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了250米,最高探测灵敏度达到了0.1华氏度,最高定标精度达到了0.5华氏度。
“‘四难’则是指卫星的整体结构设计和布局难度大、整星电磁兼容难度大、有效载荷研制技术难度大、微波真空定标试验难度大。”由于载荷多,探测仪器的观测谱段范围很宽,从紫外、可见光、红外到微波,几乎覆盖了整个遥感谱段,要保证每个仪器都有足够的观测视场,而且不能相互干涉,这就给卫星的整体结构设计和布局带来较大的难度;卫星上的大功率发射机多,高灵敏度的接收机多,频谱范围宽,从L波段、S波段、X波段,直至毫米波段,电磁环境复杂,导致了整星电磁兼容难度大;由于卫星上装载的有效载荷多,而且多数的有效载荷还是国内首次研制,又要确保其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齐平,因此其研制的技术难度也很大;要实现微波遥感的定量化应用,定标精度要求高,在国内首次实现微波真空定标试验的难度大。
高火山还表示,目前国际上气象卫星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气象卫星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载荷越来越多、探测范围越来越广。今后卫星发展趋势将向综合能力更强和专业能力更专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