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冬季如何防止土豆发芽变绿
除甲醛产品管用吗?听听专家的建议
冬虫夏草究竟怎么吃:直接服用会危害生命
说一说梨子的营养
白炽灯耗电多仍热销多掏6倍电费
夏季防米生虫妙招
对付毛衣缩水有窍门
吃维生素C饮食禁忌
疲劳的十大信号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当前位置:首页>>生活顾问>>生活小常识>>阅读文章
警!偶然健身=暴饮暴食
添加时间:2008/11/7  作者:39健康网  来源:39健康网  点击:1289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很多上班族为了健身,采用了充分利用周末搞“集中突击”健身的方法,“平常基本不动、周末基本全动、周一基本酸痛”情况日渐增多。

  【点评】周末时间充裕,却并非体育健身的最佳时间,这种“暴饮暴食”的锻炼方式无益于健康。

  一星期前5天在办公室里坐着,基本没有运动,身体实际上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周末突然拿出许多时间集中锻炼,反而打破了已经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其效果比不运动更差。健身效果主要是锻炼痕迹不断积累的结果。所谓锻炼痕迹,即运动后留在健身者机体上的良性刺激。若健身时间间隔过长,在锻炼痕迹消失后才又进行锻炼,每一次锻炼都等于从头开始。

  【建议】平时虽不能像周末一样有时间充分运动,但可以选择适宜的项目,茶余饭后就地就近进行适度锻炼。这样,锻炼才能真正获得提高体能,增进健康的效果。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至5次。

  防范运动损伤:

  如果平时你的肌肉锻炼不够,而仅仅在周末进行大量的、剧烈的运动,就一定要注意防范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运动损伤。

  1.如果平时很忙,不妨做一下简便易行而且有效的弹力带练习。每隔一天拉伸全身肌肉一次,这并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

  2.周末开始剧烈运动以前一定要热身,千万别换好运动鞋就直奔球场。热身的目的是要让全身的肌肉都活动开,在热身之后还要进行适当的拉伸,再开始正式的活动。

  3.活动过程中要及时补水,适当停顿和休息,一旦感觉不适或受伤应该马上停下来。

  4.运动之后别急着换衣服洗澡,应当趁肌肉温度较高时再拉伸、放松一下,等体温降下来才算结束。

  如果你遵循了上述四个原则,扭伤和拉伤的情况就不容易发生了,而且出现"周一基本酸痛"的概率也会小一些。

  运动的误区:

  误区一:多流汗、运动频率大就好。

  错,如果运动过于频繁,人体的适应力达到一定程度会进入“平台期”,反而效果不好。健身以每周四、五次为最佳,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结合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误区二:最佳时间是早晨

  错,每天运动时间以上午10至12时和下午3至7时为宜,避免在早上刚刚起床后就运动和睡前大量运动。因为早上人刚刚醒来,各个器官还在恢复当中,剧烈运动消耗能量会导致低血糖,影响上午的工作。睡前运动则可能由于高度兴奋难以入睡。

  相关链接:研究发现,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的死亡率为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的一半。对于那些不能长期坚持运动的人们来说,偶尔运动一下,将会加重生命器官的磨损、组织功能的丧失而致寿命缩短。30岁后,人的各项生理机能以每年0.75%至1%的速率下降,偶尔运动的人和坐着工作的人,生理机能退化的速率是经常锻炼者的两倍。运动和不运动者,同是35岁,其衰老程度可相差8年;到45岁,彼此可相差20年,以后每过10年,差距递增两年。

相关文章
[ 健康顾问 ] 爱不爱吃香菜 都是因为命? (2017/3/10)
[ 生活小常识 ] 五日不食 有益健康 (2017/3/10)
[ 生命奥秘 ] 为什么有些人比一般人更长寿? (2017/1/16)
[ 医药视窗 ] 疫苗真的危险吗 (2017/1/16)
[ 县区动态 ] 古冶区科协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活动 (2016/6/20)
[ 健康顾问 ] 健身饮食中的五大误区,你中枪了吗? (2016/6/6)
[ 今日视点 ] 早睡早起清淡少盐预防节后高血压 (2014/2/17)
[ 健康顾问 ] 天然方法防脱发 (2013/1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