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我市农民王有权发明用秸秆生产生物炭和焦油新技术
-为国内首创-获国家发明专利-成为我市60个科学发展模式中率先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式-对于缓解国家能源紧张状况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常云亮、王小胜)一项标志着我国开发生物质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发明在我市诞生,这项用秸秆生产生物炭和焦油的新技术把传统的炭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让人大开眼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项技术的主发明人竟是一个只上了两年小学的农民。6月26日,丰南区农民王有权手捧刚刚领回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证书时心潮起伏,欣喜不已。
在当今世界能源日趋匮乏的形势下,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显得十分紧迫。今年60岁的丰南区黄各庄镇西杨家泊村农民王有权,尽管文化程度低,但对新能源开发十分着迷,近3年竟“异想天开”地尝试改革传统的制炭技术,大规模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为此,他经历了数百次失败,面对亲人们的不理解和资金短缺,他并未灰心,果断地卖掉了城区的房子继续实验,并聘请3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不懈攻关,敞开式快速炭化技术终于获得了成功。更为惊喜的是,生产过程中还分解出3种宝贵的燃料和工业原料。据测算,每3吨农作物秸秆可生产出1吨生物炭、50公斤焦油、200公斤木酸液和3000立方米燃气,而焦油和木酸液经加工分解可生产出柴油、汽油及沥青等数十种化工产品。这项技术的发明使秸秆变成“香饽饽”,价值提升数十倍,方圆几十里的农民纷纷把秸秆卖给王有权。随着国家专利的获得,以这一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市60个科学发展模式中率先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式。
这项新颖发明引来了国内大批专家前来参观考察。专家们指出,这项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性,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与传统制炭工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制炭速度快,仅需8个多小时;二是可燃气体能回收用于发电和农民取暖做饭;三是产生了3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副产品,经济效益好。市新能源办主任陈绍信认为,这项技术对于缓解目前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们建议,这项技术应在唐山乃至全国广泛推广。
据悉,目前王有权研制生产的速燃生物炭已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并被国家科技部、环保部等4部委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王有权还投资60万元建设了燃气储罐,准备把秸秆碳化过程中产生的燃气,通过管道输往附近3个村,供这些村的农民做饭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