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组图]
英特尔发布新品奔腾D P4将光荣退休
欺骗眼睛的“诡计”:“会动”的幻觉图片
神舟六号开始总装 今年9至10月发射
动物眼睛看到的世界什么样?
“神舟六号”航天员生存环境揭密
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学实验
日本展出全球最小人形机器人
共同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软件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机制(1)
当前位置:首页>>今日视点>>今日视点>>阅读文章
“嘉年华”引爆科普迷思
添加时间:2009/11/11  作者:刘铮  来源:《新京报·新知周刊》  点击:2472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10月31日到11月1日,由民间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组织的“2009科学嘉年华”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次活动包括三条主线,六七处活动现场。每一个场面都很热闹,吸引了累计数千位科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以及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一直在说但从未见大热的“科普”两个字仿佛被风风光光地写在了每一个参与者的脸上。科学松鼠会的宗旨就是“让科学流行起来”,这个命题本身就揭示了科普到底是什么,科普和“流行”到底有什么关系等等疑难问题,而“科学嘉年华”更让这些长久的迷思凸现出来,而通过和各类人士的交流,记者也感到科普多面的形象在中国越来越清晰。

  迷思1

  科普该由谁来搞?

  “科学松鼠会”的成员包括来自国内外各院校的一线科研工作者、科学媒体从业人员以及活跃在各大科学媒体的作者和译者。“科学嘉年华”是“松鼠会”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内容包括演讲、对话、青年展示自我的活动,甚至还有化妆舞会和“相亲会”。从2008年5月到现在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科学松鼠会已经在国内创出了不小的名头,但力量依然弱小的“松鼠会”能举办“科学嘉年华”这样大的活动,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对于“科学嘉年华”活动,中国科协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科协科普部殷浩副部长参加了“科学嘉年华”的开幕式,在活动的筹备期间提供了很多帮助。殷浩表示,1958年成立以后,中国科协的主要工作就是科普。1994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表示政府应当主导支持科普工作,之后政府介入科普工作就比较多了。2002年,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一部关于科普工作的立法。明确了政府的工作主要是引导科普工作,具体工作由科协负责,科普也是科协的最主要工作。

  也就是说在以往,科普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国科协的工作,而现在“科学松鼠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也加入了科普的行列。殷浩表示,他很支持“松鼠会”的活动。“科学嘉年华”的北航主场地就是他帮助谈下来的。殷浩表示,中国科协的一些工作人员把科普当作“工作”,而“松鼠会”是完全自发地投入到科普行列中,显得更有热情。“松鼠会”中有科学研究者,也有传媒人,资源更多样,也就更有利于科普活动的展开。

  为此次活动提供支持的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营销策划总监王宁则觉得“松鼠会”是一群很有热情的人组成的,而她服务的公司也对公益事业非常重视,所以对“科学嘉年华”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迷思2

  科学真会流行吗?

  在对殷浩副部长的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了“难”这个字。他表示,科学的事情同行看一看就懂,但外行却很难懂。但记者举出了完全相反的事实:在西方,科普似乎不是那么“难”的事,相反却是一桩大买卖。Discovery频道和BBC拍的大片往往会有数千万美元的收入,如何看待这种差距呢?

  殷浩表示,我们的科普局面还没发展到那一步,这类产品还没有那么多的受众。而且国内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不一样,像国外的企业,如果你参与科普,就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同时科普作品也可以很好地宣传企业的理念,所以有很多民间资本投入到博物馆、科普书刊和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但目前我国的企业还没有这种意识。不过,科普已经比以前“流行”多了,随着国家财政状况的改善,各地科技馆建设突飞猛进,民众参观的热情非常高。

  对于科普的娱乐性,“科学松鼠会”的市场总监周密认为,读科普文章和读小说,看电影,喝茶是没有区别的,也是娱乐或者兴趣的一种。它只是相对小众一些罢了。从“科学松鼠会”的活动情况来看,科普产品的潜在消费人群已经存在,而科普产品的生产环节却出现了瓶颈。在她看来,“科学松鼠会”已经成了这个市场的领头军。以前在大众传媒做科普的大多是“文科生”,专业知识相对缺乏,而“理科生”因为专业背景和时代特点,不擅交流。“松鼠会”恰好既有专业精神,又有表达手段,两方面结合,一定会产生很好的商业效益。只是,目前“松鼠会”还没有想到过赢利的事。“现在只是想要养活自己。”

  迷思3

  “要我”还是“我要”?

  殷浩表示,中国科普创作一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科学家本身缺乏社会责任感,科研是科学家的本职工作,科普不是他的工作,所以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家也没有创造政策鼓励科普创作,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规定硕士、博士生毕业必须写一篇论文的同时写一篇阐释自己研究的科普文章,让纳税人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现在,我国也在采取措施扭转这种现状,以前科普著作不算学术论文。现在情况则有所改善,科普书籍、科普影视作品都能参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过,从“松鼠会”的表现来看,似乎看不出“对科普创作不积极”的情况,科技工作者们非常主动地在网络上发稿,甚至不要报酬。很显然,他们把“松鼠会”当作“自我展示”的平台。“科普”看起来是科技工作者把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普及”下去。不过很明显,科技工作者们也有展示自己魅力,与别人沟通的需求。从“科学嘉年华”中安排的活动也可以看出一些明显的暗示,这里有创意青年和科学青年的PK活动,也有科学青年交友大Party。

  “松鼠会”的创始人、科普作家姬十三表示,交流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在搞科研这方面,它本身就有交流的需求。另外一方面。理工科圈子是相对封闭的,“松鼠会”一直有意识地帮“科学青年”走出来,改变科学青年们“宅人”的形象。这样交际面能更宽,思路也会更宽。这对谁都是很重要的,但以前理工科学生就欠缺这方面的因素,他们有多年环境所造成的个性上的问题,“松鼠会”在主动帮助他们做这方面的事情。

  迷思4

  要大众还是要“硬核”?

   2006年我国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规定了科普工作的四大重点人群:未成年人、农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城镇劳动者。然而,“嘉年华”的参与者并不属于该人群。

  “我相信‘硬核’的科普永远是小众的。”姬十三说,“我们一直在讨论‘科学是否流行’。我认为即使科学流行起来,它和我们现在做的东西也不是一码事。”现在,“松鼠会”作者写的大都是科普“硬”文,尽量保持知识的正确性,不惜牺牲简洁性,强调知识的结构性和辩证性,注重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姬十三表示,在科普的中间有一个“硬核”,尽量保持它的正确性,但它辐射出去之后会变化,在公众那里不可能保持这样的正确性,很多人也只是接触到它的皮毛,增加谈资而已。但它接触到的人会慢慢进来,接触到真正的东西。如果这个内核体积更大一点,它辐射的面积也会更大,所以虽然这个内核相对总是很小的,但它的增大还是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很多科普宣传都只是一些单独的知识,比如“地震减灾小常识”之类,那么“松鼠会”会进行此类科普宣传吗?姬十三表示,那种传播是很快捷的,但不是 “松鼠会”现在工作的重点。“我认为那种知识传播,也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引入一些规律,让大家更容易记住这些知识。我觉得现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它还是有改善的空间的。以后‘松鼠会’有能力时,在这方面也会有所动作,但是现在我们还是主要操作最容易发展的,‘硬核’的科普。”

  【链接】

  “排名”中的科普意识

  实际上,《新知周刊》所做的工作和“松鼠会”并无二致。记者根据自己对科普工作的理解,拟出了科普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几种可能的目的,让采访者按照重要性排序。结果,发现不同的人对科普的认识确实大相径庭。

  这几种可能的目的是:A.普及科学知识。B.提高国民科学素质。C.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D.提供娱乐和培养生活方式。E.证明懂得科学的人也很有意思。F.使科学工作者能和别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G.其他。

  来自兴业全球基金的王宁女士表示,不相信科普能够提供娱乐。她最关心的是科普能够澄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观念。至于“证明懂科学的人也很有意思”这样的选项根本不在她的考虑之列。所以她的排序是B-A-C-G,D、E、F则并列最后。

  在中国科技馆工作的科普工作者赵阳则把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排在第一位,排名是C-A-B-D-E-F。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浩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最为重视。他的排名是B-C-D-A-F-E。

  “松鼠会”市场总监周密也把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放在第一位,但明显没有从科普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她的排序是C-B-A-D-E-F。

  “松鼠会”创始人、科普作家姬十三表示“当然要把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放在第一位”,不过他很设身处地为科普作者着想,把“证明懂科学的人也很有意思”放在了第二位。他的排名是C-E-D-A-B-F。

相关文章
[ 今日视点 ] “立夏”和“入夏”是一回事吗? (2017/5/8)
[ 今日视点 ] 喝醋能软化血管?别闹了! (2017/5/3)
[ 今日视点 ] 细菌竟能捍卫你的美食? (2017/5/2)
[ 今日视点 ] 今日谷雨,这些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2017/4/20)
[ 今日视点 ] 虚拟现实:离大众还有点远 (2017/4/13)
[ 今日视点 ]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2017/3/10)
[ 今日视点 ] 吃粗粮,有讲究 (2017/2/15)
[ 今日视点 ] 我们的手机号码为什么是11位? (2017/2/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