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自今年5月6日首批七条光束线和实验站开始向用户试开放以来,目前已经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包括解析出40多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新蛋白质结构。
记者从28日召开的“上海光源”第一届用户学术年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光源”已 累计接待的用户已超过1100人次,用户实验课题涵盖生命科学(包括结构生物学)、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地质考古学、环境和地球科学、高分子科学等众多学科。利用“上海光源”先进的七条光束线站和实验站,许多用户都取得了一批较好的实验结果。
“上海光源”首批建成对外开放的七条光束线站分别是: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XAFS光束线站、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线站、X射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站、X射线衍射光束线站和X射线小角散射光束线站。
科研人员利用“上海光源”小角散射光束线站,研究了多种高性能纤维成形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与缺陷;利用X射线衍射光束线站,开展了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薄膜、有机半导体超薄膜等的微结构研究,并观察到包裹在多壁碳纳米管内纳米颗粒的衍射信号。
在XAFS光束线站上,科研人员利用高压XAFS方法,研究一种新型铁基超导材料,获得了该材料在高压相变点附近条件下的一系列吸收谱数据,为说明该材料超导转变物理机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科学依据。
利用X射线成像光束线站,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同步辐射成像技术,直接动态观察到直流电场对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枝晶生长的作用;在高血压及卒中后脑血管形态变化的同步辐射影像学研究中,科研人员成功观察到小鼠豆纹动脉静态成像,该结果目前国际上未见报道;此外,科研人员还获得了蝗虫活体呼吸过程动态高分辨成像。
利用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站,科研人员研究了硅藻土(SiO2)悬浮液中纳米氧气泡的分布,得到纳米氧气泡主要分布于硅藻土悬浮颗粒的表面,该实验对太湖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X射线微聚焦光束线站上,科研人员研究了大米中硒、砷等营养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项实验对食品安全和保障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