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组图]
英特尔发布新品奔腾D P4将光荣退休
欺骗眼睛的“诡计”:“会动”的幻觉图片
神舟六号开始总装 今年9至10月发射
动物眼睛看到的世界什么样?
“神舟六号”航天员生存环境揭密
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学实验
日本展出全球最小人形机器人
共同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软件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机制(1)
当前位置:首页>>今日视点>>今日视点>>阅读文章
跟着科学家,有“人造肉”吃
添加时间:2010/1/29  作者:刘铮  来源:新京报《新知周刊》  点击:2432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新京报制图/赵斌 

 

    对于很多人来说“人造肉”或许只是《小灵通漫游未来》之类的科幻作品中的幻想。不过,这个幻想很可能会变成现实。近日,荷兰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实验室里培养出了“人造猪肉”,和以往科学家培养的“人造肉”不同,这些猪肉已经有了些肉纤维,虽然还不太像猪肉,但是已经有点像蛤蜊肉了。

  1 制造原理

  干细胞增殖产生肉

  荷兰一个由公共基金支持的联合企业“试管肉联合体”(IMC)从2006年开始已经在实验室里培养猪肉。他们的方法是从猪的肌肉细胞里提取干细胞,然后把它放进富含营养液的“汤”里,帮助这些细胞分裂,复制出想要的数目。“如果我们从一只猪身上取下来1个干细胞,然后在工厂里把它培养成100万个细胞,我们就能少杀很多猪。”参与“人造肉”项目的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学家鲍斯特(Mark Post)说。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动物身体里的肌肉干细胞可发育分化成肌细胞(myoblasts),后者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现在在培养皿中增殖肌肉干细胞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荷兰科学家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验室制造出能够吃的猪肉,最终能在工厂生产它。我们可以把这些肉叫做“人造肉”。以前曾经发明过很多种肉类的替代品,比如“素肉”、“蟹肉棒”等等,素肉是用植物蛋白质做的,而蟹肉棒则是把鱼肉打碎,然后再加淀粉做成的东西。它们按说都可以满足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但对天然肉的威胁微乎其微。这里说的“人造肉”是真正的肉,如果研制成功,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天然肉。

  2 技术难点

  组织结构不好搞

  在实验室里生产猪肉听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要说明这个问题,得首先知道“肉”到底是什么。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狭义的“肉”指的是动物的肌肉组织,广义的“肉”指动物身上的可食用部分。而“人造肉”说的是狭义的“肉”,其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成分组成。各种肉的口感会有很大区别,主要取决于组成它的蛋白质种类和结构。影响味道的因素很多,“肉味”的来源主要是游离的氨基酸和一些核苷酸,其他因素比如脂肪含量、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一些挥发性有机小分子也会影响到肉的风味。而肉的口感并不只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也取决于其他的物理结构。肉不是一个一个单摆浮搁的肌肉细胞,而是肌纤维的复合体,里面还有一些脂肪细胞。鉴于公众对食用肉的要求,在实验室里培养肉需要分两步走。提取肌肉细胞和组成肌肉结构,前一步很容易,后一步才是真正困难的。

 


肌肉纤维的显微照片。资料图片

 

  肌肉里含有肌肉纤维,这是些细长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它们不会自我增殖,而是通过肌原细胞(Precursor cells)的融合生长。肌原细胞可以是胚胎干细胞或者“卫星细胞”。“卫星细胞”是肌肉组织里一种特殊的干细胞。

  理论上,在实验室里培养肌原细胞,让它们融合并不难。但在实际的肌肉里,细胞应当“适时适地”地生长,也就是说,当细胞在某个生长的关键时刻,正好有血管通过血液送来营养和氧气,同时把新陈代谢的废物运走。营养物质和氧气需要直接提供到每个生长中的细胞附近,误差应在毫米级。现在科学家们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方式是建立一个海绵状的“矩阵”,让培养基融入到这个“矩阵”中,用这个“矩阵”来给生长和融合中的肌肉纤维细胞提供营养。

  另外,其他类型的细胞,比如脂肪细胞也应当在肌肉组织中生长;同时化学信使应当给生长的组织以提示,让它长出正确的结构;最后,肌肉细胞还应当接受“体育锻炼”,通过物理拉伸和运动来促进其发育。

  3 最终成果

  不像猪肉像蛤蜊

  在实验室里制造肉的研究既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也有很大的技术难度,是生物科技和食品科技的一大制高点。美国巴尔的摩布鲁姆伯格健康学院的马瑟尼(Jason Matheny)表示,美国、北欧和日本一些研究机构也在研究在实验室里培养肉,但荷兰科学家是最先进的。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表示,中国现在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以前,科学家们制造的人造肉都是薄薄的一层。这回荷兰科学家用了30天,培养出的人造猪肉已经有了长达1厘米的肌肉纤维。鲍斯特表示,他还没有尝过自己做的肉,不过可说说这些肉长得什么样。他们培养出的这种肉纤维看上去就像蛤蜊肉,能够成形,但还是有点软塌塌黏糊糊的,这是因为实验室里的肉里所含的蛋白质要少于传统的猪肉。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人造肉里的蛋白质含量:在真正的畜肉里面,蛋白质含量达到99%,但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肉的蛋白质含量只有88%,其他的大多是水和核酸。鲍斯特表示,低蛋白质含量意味着它可能尝起来一点也不像猪肉。

  不过,鲍斯特还是表达了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极大信心,纤维短、蛋白质少的肉,可以用在香肠或者汉堡里,反正这些东西都是用肉馅做的。肉馅本来就是把肌肉纤维绞碎,往往还加入了淀粉一类的东西。

  鲍斯特表示,他们之所以从猪肉开始,是因为他们最熟悉猪肉,而这种技术可以很简单地用于培养其他的肉类,比如说鸡肉、牛肉和羊肉,人造肉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链接】

未来的肉食在哪里?

  世界对食用肉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以中国为例,1985年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耗量为一年20千克,到了2006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50千克。但地球上能够生长的植物是有限的,动物需要吃植物才能长肉供我们吃,如此说来,早晚有一天肉会不够吃的,那么未来的肉从哪里来呢?云无心说,解决未来的吃肉问题,除了肉之外,还有两大出路。

出路之1

提高生产效率

  当猪的出栏时间从一年降到半年,鸡的生长期从六个月缩短到三个月,肉的产率就可能成倍地提高。问题是,这种方式面临着无数的批评和疑虑。另一方面,无论生物技术如何先进,动物都只能把植物中很少的一部分营养成分转化成肉。生产1千克的肉,总是需要几千克的饲料(对于牛肉大概是8千克左右),还有上千千克的水。

出路之2

植物蛋白合成肉

  在大豆蛋白中加入一些有黏合作用的食物成分,再经过挤压成形,可以获得跟大豆蛋白的本来形态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说,它可以像真正的肉一样撕成纤维的形状。因为来源于植物,所以它不含有脂肪和胆固醇。从这个意义上说,甚至比真正的肉更优越。它的口感也接近肉。但它的味道跟肉实在是具有太大的差距。

  在北美市场,“替代肉”这个概念只在开发人员和经销商之间存在,它的商品名称是一个完全新造的词。开发人员需要针对具体的食品,开发新的配方,从而避免口味上的问题。比如说,在一个替代金枪鱼的应用中,差不多一半的鱼肉被这种产品所替代,然后加入了适当的色素和香料。最后,当顾客在超市里发现一种便宜的金枪鱼罐头,买来一吃,发现也不错。不明白为什么便宜,去看说明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用了植物蛋白替代鱼肉。

相关文章
[ 今日视点 ] “立夏”和“入夏”是一回事吗? (2017/5/8)
[ 今日视点 ] 喝醋能软化血管?别闹了! (2017/5/3)
[ 今日视点 ] 细菌竟能捍卫你的美食? (2017/5/2)
[ 今日视点 ] 今日谷雨,这些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2017/4/20)
[ 今日视点 ] 虚拟现实:离大众还有点远 (2017/4/13)
[ 今日视点 ]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2017/3/10)
[ 今日视点 ] 吃粗粮,有讲究 (2017/2/15)
[ 今日视点 ] 我们的手机号码为什么是11位? (2017/2/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