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的春节恰逢情人节,温暖美好的意味又更浓了一些,街头处处张灯结彩,商场人群熙熙攘攘……不过,过年期间,吃喝玩乐也要讲科学。从今天起,本版推出一组策划报道“过大年讲科学”,祝读者朋友在春节里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过得舒心!
春节来临,人群流动的高峰也将出现。虽然我国甲流疫情正在下降,但是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约80%的人都是易感者。请关注——春节期间怎样防控甲流?
春运期间,防控甲流疫情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人群聚集活动增加等因素,人群感染甲流的风险也会加大。日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表示,人口大规模聚集和流动的“春运”,将是我国近期预防甲流的关键“战役”。
严防出现新一波疫情
据预计1月30日至3月10日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5.41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7.7%,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都将有人口大流动大聚集。
对此,曾光提出:当前我国甲流及其重症病例发生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甲流病毒的传播扩散一直在持续。春运及春节旅游、购物高峰,人群密切接触数量大增,将成为甲流防控关键性的战役。
春运是我国每年人群流动的最高峰。曾光指出,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提供了潜在机会。监测表明,严冬季节更宜于各种流感病毒生存与传播。2009年全国报告确诊甲流病例的县(市、区)数增加了108个。
人群大流动则会使潜在问题集中暴露,大量流动人群双向往返于城乡,有可能将感染的病毒带回,导致甲流疫情进一步传播蔓延。而春节聚会等习俗,还可能会使既往未接触过甲流病毒的居家老人、儿童及慢性基础病人等高危人群,接触到甲流病毒而发病。学生人群、务工人群大量返家,更需防范甲流疫情在农村暴发。
截至目前,中国内地甲流死亡病例已超过2003年SARS疫情死亡病例的一倍半,全球甲流死亡病例则超过SARS疫情死亡病例的12倍。2009年入秋后,中国甲流第二波疫情是随学校暴发疫情而到来,病例骤增波峰隆起,重症和死亡病例明显增多,显现了第二波疫情的凶险。
甲流易感者达80%
“历史上因为旅行导致的流行疾病的大流行有很多先例。”曾光认为,根据中国的独特国情必须严防春运前后出现新一波疫情。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学校甲流暴发疫情明显减少,世界部分国家甲流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但世界卫生组织仍然认为,甲流活跃程度在全球范围尚未达到顶峰,不能排除第三波疫情暴发的可能。”
曾光认为,目前我们国家流感疫情和应对能力的一大特点是不平衡。这个不平衡表现在地域的不平衡,人群免疫力的不平衡,疫苗接种的不平衡,监测能力的不平衡,医院救治能力也不平衡。春运期间,返乡流动人口易感性较高,人们密切接触,途中感染机会较多。因此有症状的人,应推迟旅行,不要把甲流带回家。
曾光指出,尽管我国从去年11月以来,甲流的发生已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目前每周新增重症和死亡病例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虽然我国已有5000多万人接种了甲流疫苗,但从整体人群看,远未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目前中国内地仍有大约80%的人是甲流易感者。而越是发现疫情能力薄弱的地区,对于重症病例的救治能力也相对薄弱。
5类人群最好就地过年
目前,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是甲流的高危人群。这5类人群(尤其是孕妇)不仅在旅途中较一般人群容易感染,且一旦感染病情容易变得凶险,甲流致孕妇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有关专家建议春节期间这5类人群就地过年,避免春运高峰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行,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同时,返乡的学生、农民工和出行旅游者要注意做好旅途中的防护。
曾光说,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甲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近距离面对面交谈,手接触被含病毒飞沫污染的物品后触摸眼鼻,都会造成感染。春运期间大量人口出行,长途汽车、火车上人群密切接触频率增加,又很难做到勤洗手,增加了甲流感染风险。
曾光强调,长途出行前可接种甲流疫苗,以获得保护性抗体;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者,应尽量减少外出;乘坐火车、长途客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因为车厢密闭,空气流通不畅,且乘坐时间较长,可戴上口罩、减少与他人近距离谈话时间,必要的近距离谈话,要注意角度,尽量避免直接面对面。同时,警惕飞沫污染环境,要做到勤洗手,克服不卫生习惯。避免和有流感样症状者密切接触,同时注意加强车厢内的通风换气。
增强自身免疫力是主动预防甲流的重要措施,曾光教授指出,春运和春节期间,公众应注意休息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这对提高身体抵抗力很有作用。
最后,曾光还特别建议,城市聘用农民工的单位要在农民工回乡前做好预防甲流的宣传教育,并向农民工发放口罩。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也要再次进入疾病防控应急状态。城乡卫生部门更要加强疫情监测,随时准备抢救危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