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组图]
英特尔发布新品奔腾D P4将光荣退休
欺骗眼睛的“诡计”:“会动”的幻觉图片
神舟六号开始总装 今年9至10月发射
动物眼睛看到的世界什么样?
“神舟六号”航天员生存环境揭密
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学实验
日本展出全球最小人形机器人
共同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软件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机制(1)
当前位置:首页>>今日视点>>今日视点>>阅读文章
科技工作者普遍亚健康,“毛病”出在哪?
添加时间:2010/4/7  作者:赵凤华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3467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自然科学教学人员等五类科技工作者。调查共发放问卷32100份,回收合格问卷30078份,有效回收率为93.7%。调查内容涉及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科研活动、学习、交流、生活、态度等各个方面。根据调查所得数据,课题组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本报道为该系列报告之三。

教育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科技人员过劳死后的报道曾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有研究也揭示部分科技工作者的健康不容乐观。日前,“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8.7%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己“非常健康”,45.3%“比较健康”;四成科技工作者患有某种类型的常见疾病,患颈椎和椎间盘疾病的比例最高为22.4%,其次是高血压为7.8%、关节炎为7.5%;三分之一的科技工作者存在长期身体疲劳或腰背酸痛等亚健康症状;近三成的科技工作者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科技工作者群体中的体育人口比例不到四分之一;七成以上科技工作者去年做过体检,但中西部地区、基层科技工作者中的比例较低。调查数据显示,科技工作者平均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城市人口水平。从时间趋势看,近年来科技工作者的健康水平还有所下降。这一结果说明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状况已经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 数 据 ——

  科技工作者的健康水平明显偏低

  与全国城市人口相比,科技工作者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8.7%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己“非常健康”,45.3%认为“比较健康”,认为“一般”的占36.8%,另有8.6%认为“不太健康”,0.6%认为“非常不健康”。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3年)揭示的全国城市人口自评健康水平相比,科技工作者的自评健康水平明显偏低。

  全国城市人口中,68.6%的人口对自身健康状况表示满意,高于科技工作者54.0%的比例,对自身健康不满意的比例为5.2%,低于科技工作者9.2%的比例。

  四成科技工作者患有慢性病,亚健康症状普遍

  约四成(40.8%)科技工作者患有某种类型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具有科技工作的典型职业特征。在患常见病的科技工作者中,患有颈椎和椎间盘疾病的比例最高,为22.4%;接下来依次是高血压(7.8%)、关节炎(7.5%)、心脏病(3.9%)、肝病(1.9%)、脑血管病(1.8%)、糖尿病(1.6%)、肺病(0.8%)和癌症(0.3%)。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人口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5.47%),接下来是糖尿病(1.63%),患有颈椎、椎间盘疾病的仅有0.81%。这反映了科技工作者长期久坐不动、伏案工作等工作特点对健康的影响。

  亚健康症状在科技工作者中较为普遍。调查结果显示,每三个科技工作者中至少有一个存在一种亚健康症状。

  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人群相差不大

  10.8%的科技工作者经常失眠、睡不好觉,9.6%的人经常心情不好、情绪低落,6.7%的人总是感觉担心,6.1%的人经常感觉头痛,4.7%的人经常感觉紧张或心慌,3.2%的人总觉得自己没用、无能。

  与2004年西部11个省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测量结果相比,科技工作者“经常出现”这六种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比例低于一般人群,“有时出现”这些症状的比例高于一般人群,因此,可以认为,科技工作者平均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人群没有太大差异。

  —— 分 析 ——

  压力过大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工作。13.3%的科技工作者觉得最近压力“非常大”,42.7%觉得压力“比较大”,32.7%觉得“有点压力”,只有11.3%的人觉得“基本没有压力”。62.5%的科技工作者选择工作为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压力是来自科研工作,而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主要是来自其它业务工作和职务晋升。除了工作,另一个重要的压力来源就是个人经济,22.3%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这是他们的最大压力来源。经统计检验,压力大小与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压力越大的人,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更差。

  缺乏体育锻炼,尤其青年科技工作者更为缺乏

  近三成的科技工作者从不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运动需要达到一定的频次和强度才能对身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总体中,36.2%的科技工作者每周锻炼1—2次,仅约三分之一(34.9%)的人每周锻炼3次以上,而28.8%的科技工作者从不参加体育锻炼。35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不参加锻炼的比例更高(31%)。

  科技工作者群体中的体育人口比例不到四分之一,与2010年全国体育人口达到40%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将体育人口界定为:每周身体活动3次及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口。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人均每周锻炼2.2次,其中持续30分钟以上的锻炼人均每周1.6次。其中,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比例为23.5%;35岁以下的体育人口比例(18.2%)约为35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比例(26.9%)的三分之二。

  体检、休假等福利制度不完善,基层福利更低

  多数科技工作者2008年参加过体检,但中西部地区的基层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单位组织体检的比例明显较低。2008年,七成以上(75.1%)科技工作者做过体检。64.7%的人参加过单位组织的体检,10.4%的人自己做过体检。参加过单位组织的体检的比例,中部(61.6%)、西部(58.7%)和东北(57.9%)地区低于东部(71.6%),农技推广人员在各类人员中参加单位组织体检的比例最低,仅为44.7%。

  六成以上科技工作者过去一年(2009年)没有连续休过五天以上的带薪假;中部地区、基层科技工作者、卫生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以及低学历、低职称者休假的比例更低。过去一年连续休过五天以上的带薪假(不包括国家法定的公共假日)的科技工作者仅占34.5%,大部分科技工作者并没有享受这种法定的福利待遇。

  —— 对策建议 ——

  5项措施提高科技工作者身体素质

  科技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大局,基于本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课题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状况:

  措施一:严格推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推广高级研究人员的“学术休假”制度。建立并切实落实科技工作者休假疗养的制度。尤其是针对35—55岁中年科技工作者以及高学历、高职称者等“亚健康”、“过劳死”易发人群,应实施每年强制休假制度。

  措施二:严格实施科技工作者的定期体检制度,尝试将职工定期体检纳入现有医疗保障体制。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要采取财政支持的手段,保证每个科技工作者都可以享受到相关待遇。

  措施三:改革科研体制,减轻科技工作者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对科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大部分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来自科研工作组之外的其它工作内容。因此,需要改革科研体制,减少非科研工作对科技工作者精力的占用。这不仅有助于科技工作者的健康,对我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将带来积极影响。

  措施四: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的作用,吸引年轻人参与健身运动。把体育运动作为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重要活动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体育活动。还可以采用定期开展运动会、组织跨部门的体育比赛等形式提高体育运动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在科技工作者群体集中的高校、研究机构,组织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大力推广“工间操”。还可以针对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特点,组织专家编写“伏案工作人员的健身操”、“脑力工作者的放松锻炼方法”等简易有效的健身保健材料,对科技工作者开展专项的体育科普宣传。

  措施五:采取“健康奖励”措施。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仅对医疗花费提供经济补偿。医疗保障对健康人群并没有任何收益。为了促进科技工作者的健康意识,鼓励他们健康生活,可以考虑对没有医疗支出或病假的科技工作者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如“零医疗报销奖金”、“零病假休假”等。
相关文章
[ 今日视点 ] “立夏”和“入夏”是一回事吗? (2017/5/8)
[ 今日视点 ] 喝醋能软化血管?别闹了! (2017/5/3)
[ 今日视点 ] 细菌竟能捍卫你的美食? (2017/5/2)
[ 今日视点 ] 今日谷雨,这些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2017/4/20)
[ 今日视点 ] 虚拟现实:离大众还有点远 (2017/4/13)
[ 今日视点 ]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2017/3/10)
[ 今日视点 ] 吃粗粮,有讲究 (2017/2/15)
[ 今日视点 ] 我们的手机号码为什么是11位? (2017/2/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