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经卫生部、市卫生局审批,北医三院获准开展常规体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这是北京地区首家准予开展该项医疗技术服务的医院。北医三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试管婴儿”临床研究与应用的医院。1988年3月10日,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即在该院诞生。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大楼,随同医生观察这一神秘的孕育生命过程。
取出卵子等待催熟
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大楼二层,就是试管婴儿层流手术室。在其中的取卵手术室内,一台妇科床摆在正中央,右边是一台B超机。医生说,卵子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很高,温度要在37℃左右,湿度要适中,且不能见光,所以手术时关掉其他灯,只留一盏蒙着纱布的落地小灯。
医生说,取卵时,他们要首先进行探针穿刺。此过程是将B超探头套上一个胶皮套,在探头凹槽处,固定一根长长的穿刺针,其尾部连接着负压吸引胶管。
探头进入女性阴道后,B超显示屏马上可以看到蜂窝状的卵巢。医生再根据显示屏所显示操纵探头上的针管,依次抽吸每一个黑色的蜂窝,吸出卵泡里面所有的液体。液体顺着穿刺针的管子进入一个试管,一个装满再换一个。
装满液体的试管,通过传递窗,由助手放入培养室工作台上的试管架里。此时,有操作员坐在培养室,一个接一个地把试管里的血水倒在小圆玻璃皿内,在显微镜下拣吸出卵子注入另一个培养皿里,等待催熟。6小时后,它们将与优选精子会合。
精子与卵子会合
在医生指导下,记者在实验操作室的光学显微镜下观看到精子和卵子标本:精子拖着“长尾巴”,快速向四方游走,卵子则是一个浑圆的球体,向四周吐“舌”。
医生说,受精过程像是一次约会,“卵子主持,精子出席”。
取卵手术室的隔壁就是胚胎移植室,这里有一台大冰箱,里面是各种试管和药品。一张手术床最为显眼,同样有裹有纱布的灯和通往实验室的窗口。
医生说:“受精卵会分裂变成两个细胞、四个细胞、八个细胞,在四到八个细胞的时候,我们就在这个手术室里,把小胚胎放到女性宫腔里面。”
试管婴儿存在风险
目前,本市试管婴儿的费用大约为二三万元。医生说,这个过程有一定风险。
第一,用比较大量的促排卵的药物,会引起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体重增加、少尿、肾衰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老了以后有可能发生卵巢肿瘤。
第二,在穿刺取卵的时候可能会疼痛、出血、损伤脏器,或者大出血,可能会引起感染。
第三,种植进以后不一定能够受孕,成功率大约是30%。当然每个年龄段不一样,年轻的会高一些,40岁的可能不到5%。而且试管婴儿的双胎率比较高,因为为了受孕,一般规定35岁以下放两个胚胎,35岁以上可以放三个胚胎,那么双胎率就会高。
自然怀孕的双胎率是80个里有一个,试管婴儿中双胎率高达百分之十几。是双胎儿就有风险。双胎的孩子因为重量大,发育不一定很好,母亲负担过重也可能有早产。如果放三胎以后,还需要减成两胎,减胎的过程当中也会有风险。
我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
“我的心和胎儿一起跳动”(对话)
张丽珠:83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8年3月10日,她在北医三院培育出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记者:您当时怎么会想到在中国开展试管婴儿手术?
张丽珠:当时有很多人来找我咨询关于不孕的情况。国外已经有了试管婴儿,我也很想做。我就和胚胎教研室合作研究,在做妇科手术时取出女性的卵子,那时候我们总是对有不孕现象夫妻说,我们试试把你的卵子取出体外,让它和你丈夫的精子在体外碰头,看能不能怀孕,即使失败了你们也没有任何损失。
我们给病人开腹治病的同时取卵,随后马上让卵子体外受精,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看到精子卵子成功结合后的胚胎,胚胎在营养液中停留一天就植回母体。这样进行了13例都没有成功。
记者:您还记得第一个小生命诞生的情景吗?
张丽珠:1987年,医院来了个甘肃的女患者,叫郑贵珍,38岁,结婚20年没有孩子。我检查后断定,她是输卵管不通,马上决定给她做体外受精。打过催卵针后,她排了6个卵子,开腹取出后成功培育了4个胚胎,移植进母体14天后发现她怀孕了。后来我们给她做了B超,发现是活胎。我的心就和胎儿一起跳起来,我知道有可能成功。到郑贵珍快要生产时,为了避免意外决定进行剖腹产,我是主刀医生,我当时真的害怕了,怕万一有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好,孩子生出来后就哇哇大哭,一切正常。我们给她洗好后送给她妈妈,她妈妈有点不敢相信,哇的一声就哭了。
记者:小萌珠现在怎么样?
张丽珠:孩子出生后母亲为她取名郑萌珠,珠是为了纪念我,萌是启蒙发芽的意思。现在她16岁了,在甘肃上学,15岁那年回北京看看我。前几天我们还通过电话,她说,奶奶我想考北京医科大学,想当医生。我告诉她,要好好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