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又名黄水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小儿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闷热的夏秋季节。它具有接触传染的特点,既可散发,也常在幼儿园、小学校儿童中流行。小儿皮肤娇嫩,抵抗力较低,加之气候炎热潮湿,出汗多,卫生条件差,或因患有湿疹、痱子等瘙痒性皮肤病,经搔抓后常造成皮肤损伤,此时,细菌乘机侵入而引起皮肤感染。
脓疱疮常发生在患儿的两颊、两手、小腿等外露的部位,婴儿有时好发于头的枕部。初发时为红斑或丘疹,很快变成水疱或脓疱,有绿豆到黄豆大,有的更大,周围有红晕。疱液逐渐由透明变为混浊,成为脓疱疮。疱壁一般较松弛,并且薄而易破溃。破裂后渗出脓液,干燥后结成黄色或黄褐色、疏松易碎的厚痂,痂脱落后留下暗紫色斑,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疤痕。每个脓疱大约一星期就可愈合。如不治疗,脓液中的病菌不断向邻近部位蔓延扩散,黄水流到哪里,哪里就又起脓疱,有很强的传染性。患儿自觉瘙痒。有些患儿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患儿可有发热,甚至并发肾炎和败血症等病症。
症状较轻者,可用0.1%雷夫奴尔液进行局部皮肤消毒,然后外涂金霉素软膏等药物。对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者,可口服红霉素、先锋霉素等。如脓疱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疱壁,再用干净棉球吸干脓液,尽量避免脓液流到正常皮肤上,然后外用抗生素药膏。
发现患儿后要及时进行隔离,不要再送幼儿园,而应在家中治疗。对患儿的衣服、毛巾、浴巾要煮沸消毒,被褥要洗净、晒干,接触过的玩具可用消毒水泡洗。勤换洗衣服,用沐浴的方法给孩子洗澡,或用中药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苦参15克,煎水500毫升,加入浴盆中清洗,可消除病菌。患黄水疮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由于小儿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自己去搔抓,甚至过早地去抠揭脓痂,使疾病进一步扩大和传染。所以,家长需教育和监督患儿不要搔抓,一般黄水疮结痂干燥后很快能愈合。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居住拥挤、汗液浸渍往往是黄水疮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家长要努力改善条件,使居室保持清洁、通风、干燥。并给患儿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忌食鱼腥发物,饮食要易消化,可在家中自制清凉饮料,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及勤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发现患儿后要及时隔离,衣服、毛巾、被褥应煮沸消毒,不能消毒的可放在太阳下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