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组图]
英特尔发布新品奔腾D P4将光荣退休
欺骗眼睛的“诡计”:“会动”的幻觉图片
神舟六号开始总装 今年9至10月发射
动物眼睛看到的世界什么样?
“神舟六号”航天员生存环境揭密
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学实验
日本展出全球最小人形机器人
共同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软件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机制(1)
当前位置:首页>>今日视点>>今日视点>>阅读文章
木拱桥营造技艺 你知多少?
添加时间:2010/8/2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2642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这一技艺体系的实践活动是在主墨木匠的主持下,由众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 木拱桥被桥梁学术界称为“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种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独一无二的种类。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入选理由】

    中国木拱桥不仅为数较多,同时采用了独特的营造技艺与技巧。编梁与榫卯技术的使用使得位于福建与浙江两省的木拱桥成为值得称赞而独特的建筑。如果这些木拱桥能继续作为遗产发挥功能作用,年长的技艺传承人尚在人世并能够传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那么做出各种努力支持他们向年轻人传授技艺极其重要。

    【桥联名句】

    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踏镜中天。——万安桥

    两岸锁云烟,波上彩虹长挂;双溪流璧玉,潭中新月半钩。——金造桥

    结室架长空,无事鲁贤问渡;彩虹牵两岸,奚顷郑相济人。——长濑溪桥

    鳌梁高架,仿疑虹见空中;鸟路斜临,却讶龙邻井上。——三溪桥

    木拱桥是“活态”的汴水虹桥,是“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其营造技艺是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代表着中国古代木构桥梁的最高技术水平

    宋代张择端的旷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中因其高超的技艺和巧妙的结构而声名显赫。汴水虹桥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广东潮州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虹桥诞生于北宋中期的首都汴京,据《宋会要》记载,天禧元年(1017),内殿承制赵化基奏请造无脚桥,因“汴水悍激,多因桥柱坏舟,遂献此桥式,编木为之,钉贯其中”。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北宋宣和年间清明时节汴京东水门附近汴河上的景象,画中的虹桥,可能是对七里外虹桥、上土桥或下土桥的传移摩写。通过这幅传世画作,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北宋晚期的虹桥形象与技术特点。然而,虹桥在中原大地前后只存在大约二三百年,因宋室南渡与黄河泛滥改道,至元明,虹桥在中原就再以难觅踪影。古桥“四美”独佚虹桥之靓影,这让许多桥梁专家心有不甘,然何处可觅其芳踪?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文物工作者在闽东北与浙西南发现了形似虹桥而有廊屋的木结构桥梁,经国内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等考察研究,确认闽浙两省存在的木拱桥就是“消失”了近八百多年的“虹桥”,同时较之于汴水虹桥在技术与结构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改进。以福建屏南千乘桥为代表的10座闽浙木拱桥,被正式编入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奠定了木拱桥在国际学界的学术与科研地位。

    木拱桥是我国古代木构桥梁建筑的巅峰杰作,木拱桥及其技艺的重新发现改写了中国古桥技艺史。闽浙木拱桥是“活态”的汴水虹桥,是“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其营造技艺是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代表着中国木构桥梁的最高技术水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闽浙木拱桥与汴水虹桥相似之处是桥拱均采用编梁结构技术,编梁是指桥拱的两组拱架系统通过横梁木的交叉搭置、互相承托的方式做成拱形支撑,实现较短的木件通过梁木的连接,逐节伸长,实现了跨越山谷溪涧和支撑桥面荷载的功能。汴水虹桥在横木与拱骨之间采用捆扎方式,而闽浙木拱桥则采用更为科学的榫卯技术。外形上,闽浙木拱桥均加盖廊屋,当地民众多称之为“厝桥”或“廊桥”。

    集古代桥梁对称、和谐、韵律之美于一身的木拱桥,以其彩虹般的身姿,造就了浪漫的风情与迷人的魅力,使其昂首于世界古桥之林,无愧于“最美”之称号

    作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自宋代传承至今并被传承人不断再创造的见证,我国目前遗存着不同年代、不同构造、形态多样的木拱桥近110座。其中福建共有70多座,主要分布于宁德市的屏南、寿宁、周宁,南平市的政和、建瓯,福州市的闽侯等16个县市区。浙江省共有30多座,主要分布在温州、丽水两市的泰顺、庆元、景宁等县。

    从现存情况来看,闽桥多于浙桥,然浙桥保存状态优于闽桥。闽桥多古朴、本色而凝重;浙桥多灵动、多彩而飘逸。不论闽桥与浙桥,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镶嵌在闽浙大地上的绚烂明珠。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木拱桥的保护力度,大部分木拱桥已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闽东北廊桥、泰顺廊桥、庆元如龙桥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集古代桥梁对称、和谐、韵律之美于一身的木拱桥,以其彩虹般的身姿,造就了浪漫的风情与迷人的魅力,使其昂首于世界古桥之林,无愧于“最美”之称号。木拱桥的美是融入其形象之中的意趣,那些统一中的多彩变化、稳定中的均衡比例、和谐中的节奏韵律、形象中的色彩质感,造就了木拱桥与周边山水村落的和谐之美、对称之美、韵律之美。山水川谷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木拱桥适形而止,不仅具有良好的线性感和娴熟的空间技巧,而且还具有一种神奇的灵动之美,使得建于溪涧古道之上的座座木拱桥“虽为人造,宛若天成”。恰如《闽小记》所云:“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桥上加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这正是对闽浙木拱桥最生动的写照。

    闽浙百座廊桥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坐落于鸳鸯之乡的屏南千乘桥,将木拱桥之性灵与棠溪山水的秀丽及村落文化,糅合成特有的清幽、空灵和神圣,留下让人叹为观止的村落乡土建筑景观。而庆元如龙桥桥屋东西两端“补天阁”与“小蓬莱”遥相呼应,重檐飞翘,气势轩宏,如梦亦幻,桥下则碧水潺潺,一幅优美乡村画卷跃然而出。廊桥之乡泰顺的溪东、北涧姐妹桥分别坐落于环境清幽的泗溪河上下游,两桥廊屋均为二重檐歇山结构,斜脊高高翘起如大鹏展翅,桥体成彩虹状,轻盈而飘逸,正如《诗经·小雅》“如斯跂翼,如翚斯飞”之描述。

    古桥之美在于形,而技艺之美在于质。桥梁是技艺传承人的实践产物,是桥匠建筑思想的表达与外化。桥损毁可以再造,而营造技艺失传则意味着一种文化传统和技艺的逝去。闽浙两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已传千年,其传承皆秉承口传心授、家族传承之特点。近年来,在闽东屏南、周宁、寿宁三县寻访到四支木拱桥传统营造世家,分别是屏南长桥黄氏世家、忠洋韦氏世家,周宁秀坑张氏世家,寿宁小坑何、郑世家。这些建桥世家均传承数代至十数代,他们的实践范围遍布闽浙两省现有木拱桥的县市。可以说,闽东北是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重要发祥地和实践区,也是重要的技艺传承与保护区。

    木拱桥是乡土文化的具象表达,是山民的思想情感的代言,是乡民生命和灵魂的寄托,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根植于这方土壤的艺,是托起人间彩虹的技

    至今,木拱桥的建造仍然延续着古老的传统,桥梁施工过程完全由手工操作,整个流程主要包括截苗木、建桥台、造拱架、架桥屋。其编梁拱架营造有立将军柱、上三节苗、上五节苗、上剪刀苗、上桥板苗与马腿等程序。这样,直的木材通过编梁的方式交叉搭置、互相承托,构成了近乎完美的拱形支撑;相对较短的木料不用寸钉片铁,仅仅通过榫卯连接,逐节伸展,就巧妙地实现了跨越山谷溪涧的功能。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沿用鲁班尺、墨斗、木叉马、斧、凿、刨、锯等传统木作工具。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传承人还改良并发明了水架柱、天门车,水平槽、木冲锤等造桥专用工具。木拱桥的营造保存着传统习俗,一座桥从动工到结束,一般有选址择日、南山伐梁、祭河祈佑、月福礼仪、竖柱福礼、上梁喝彩、完桥庆贺等习俗。木拱桥的营造既延续着中国大木作之传统,又创造性地形成其所特有的营造思想与传统,是民间创造力的具体彰显。

    在一个村落和社区,木拱桥是具有“场所精神”的公共文化空间,是文化之桥、艺术之桥、精神之桥乃至生命之桥。除了交通功能,木拱桥还是人们歇脚过夜的驿站、娱乐休憩的场所、文艺创作的空间、祭祀祈福的庙堂。木拱桥是村落山水乐章的序曲,更是高潮,代表着村落的气质与品位。她是村落的“风水桥”,承担着村落玄关与地理的营造;她是村落的“标志桥”,是一方民众集体力量的凝聚和值得骄傲的坐标;她也是村落的“信仰之桥”,承载着多少虔诚与祈祷;她还是“艺术之桥”,留下几多文人墨客的才思情怀;她更是“精神与生命之桥”,牵绊着多少远方游子的乡愁。

    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情愫、青年的浪漫、壮年的激情、老年的安详都留在了故乡长长的虹桥上廊屋里。木拱桥是乡土文化的具象表达,是山民思想情感的代言,是乡间文学艺术的载体,是乡民生命和灵魂的寄托。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根植于这方土壤的艺,是托起人间彩虹的技。

    (陆则起/福建省屏南县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芬芳/中共屏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本文(图片)/福建省屏南县万安桥摄影/饶瑞声)

相关文章
[ 今日视点 ] “立夏”和“入夏”是一回事吗? (2017/5/8)
[ 今日视点 ] 喝醋能软化血管?别闹了! (2017/5/3)
[ 今日视点 ] 细菌竟能捍卫你的美食? (2017/5/2)
[ 今日视点 ] 今日谷雨,这些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2017/4/20)
[ 今日视点 ] 虚拟现实:离大众还有点远 (2017/4/13)
[ 今日视点 ]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2017/3/10)
[ 今日视点 ] 吃粗粮,有讲究 (2017/2/15)
[ 今日视点 ] 我们的手机号码为什么是11位? (2017/2/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