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期引起公众关注的食盐加碘问题,我们在1998年第2期的《地理知识》杂志就曾刊发《全民补碘的误区》一文进行了质疑。现将12年前的文章再次刊出,以飨读者。
碘缺乏病是目前世界上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缺碘而造成的一种地域性疾病,主要分布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洪水频繁地区以及生活水平较低的贫困地区,那里土壤中的碘被水冲走,又缺乏海产食品(海产品尤其是藻类的含碘量比陆生植物高2-3个量级),从而引起当地居民碘摄入量不足。碘缺乏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影响生长发育,特
别是影响儿童脑发育而造成智力损伤,从而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和健康水平。碘缺乏病是一种可预防而不可治愈的疾病,通过简单的补碘便可有效地预防。因此,世界上(包括中国)掀起了“补碘热”,有些国家或地区甚至采取强制性全民补碘。然而,由于补碘过量给人造成的危害却鲜为人知。摄碘过量不但无益,反而同缺碘一样也会给人造成危害,如引起智力低下、高碘甲状腺肿、碘性甲亢、甲状腺炎甚至甲状腺癌和碘中毒等,这些统称为高碘症。
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现行营养素供给量标准,每人每天碘的摄入量为:1岁以下40-50微克;1-6岁70微克;7-12岁120微克;13岁-成人150微克;孕妇175微克;乳母200微克。实践表明,当饮水中碘含量超过300微克/升,或每天每人摄碘量超过1000微克就会引起疾病,超过2000微克就会发生碘中毒。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长期摄碘量大于1000微克/天,约有3%-4%的人会发展成甲状腺肿。
由于地质地理条件的差异和生活水平的悬殊,碘的摄入量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如泰山山脉与华北平原接交处的一地区,地下水的碘含量为200-500微克/升,如果按每人每天食用3升水计算,当地居民每天仅从饮水中摄取的碘量为600-1500微克,已大大超过了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如果再加上含碘盐和食品中碘的补给,碘的摄入量就会超过安全范围。据报道,同一省份的一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的甲亢发病率仅为0.14%。我国目前供应的含碘盐中碘的含量为20-80微克/克,若按每人每天食盐量10-15克计算,仅从碘盐中摄取的碘量就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安全范围。据统计,我国人均膳食摄碘量为139-203微克/人•天,已在正常范围,若加上碘盐的摄碘量就会超过安全范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人均摄碘量并不低,只是分布不均匀。贫困地区或地质地理条件不利地区可能缺碘,甚至比较严重,并且出现碘缺乏病;而发达地区或者地质地理条件有利地区可能不缺碘,有些地区甚至超过了安全范围,并且出现高碘症。因此,如不加区分地全民补碘,在减少缺碘地区碘缺乏病的同时,必然会引起非碘缺乏地区人群的高碘症。据不完全统计,高碘症在日本、澳大利亚和我国沿海地区以及发达城镇已经出现,并呈上升趋势。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最近一个时期,各种含碘饮料、加碘食品等大量涌入市场,更有甚者,一些幼儿园、小学定期让儿童服用碘丸,以致无法估计和控制儿童的摄碘量。最近北京市已有两个儿童因补碘过量造成碘中毒,被送往医院抢救。
这里有一个真实而又好笑的故事。我的一位朋友得了甲亢,医生反复叮嘱“不要吃含碘盐和海产品”。可是我的朋友跑遍了整个城市都买不到“土盐”(不含碘)。无奈,只好到外地农村去买走私的“土盐”。当时把情况告诉医生时,医生只是摇头苦笑。
本文发表于1998年第2期《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