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巴基斯坦,当地居民泡在洪水中缓慢前行。
甘肃舟曲泥石流现场
各种必备的生存物资
生存主义者一直在不断地“武装”着自己
俄罗斯干旱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洪灾惨重、中国遭遇严重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中欧多国暴雨成灾,最近,全球各地的极端气候现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异常天气今年为何如此猖狂?极端天气对人类有何影响?未来能否防患于未然?作为个体的人应该如何应对?本周环球聚焦“极端天气”,为您解除以上疑惑。
谁是祸首》
喷射气流处于异常模式
近来,俄罗斯西部干旱和野火使莫斯科平均日死亡率增长了一倍,而巴基斯坦暴雨已使2000万人受到影响,而日本热浪则造成了60多人死亡,中国也饱受高温、洪灾以及泥石流之苦,中欧多国也结束高温连降暴雨。现在看来,这些似乎没有关联的事件有着共同的起因。
监视北半球大气层的气象学家说,异常天气要归咎于—种处于异常模式的喷射气流。这种喷射气流因其对欧洲和亚洲天气的影响而受人关注。它位于距离地面7~12公里的高空,其基本形式是一股快速移动的空气流。在它从西向东围绕地球急速行进时也向南和向北快速摆动。它的波浪般的形状是由罗斯比波造成的。罗斯比波是一种强有力的旋转气流。它就像在玩弹球游戏那样将喷射气流交替地向北或向南推击。
最近数周中,气象学家注意到这股喷射气流的常规模式发生了改变。通常它的波浪会快速向东移动,拖动气候系统跟随它一起移动。但是雷丁大学的迈克·布莱克本说,气候系统在7月中旬停了下来。
喷射气流的静止模式称为“阻挡情况”。这是强大的罗斯比波迎着喷射气流的流动方向向西推进的结果。通常,它们的势力会被向东流动的喷射气流盖过,但是如果它们变得足够强大,也可能与喷射气流势均力敌。布莱克本说,这种情况发生时,喷射气流的位置就会保持不变,从而创造出极端天气状况。
无法前进的喷射气流冻结了气候系统的活动,使它们位于喷射气流曲径的波峰和波谷之间。喷射气流以南的温暖空气被向北吸收到“波峰”中。而“波谷”则从北方吸引来寒冷的低压空气。通常这些气候系统一直在活动,但在“阻挡情况”下则不会。
因此,巴基斯坦沦为了暴雨的受害者。这种“阻挡情况”同夏季季风同时发生,给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带来了更多降雨。类似的情况是,当不再前进的喷射气流向北曲折行进到俄罗斯上方时,它从非洲拉来一股热气流。由此形成的热浪造成了大面积的干旱和将近800起野火。日本的热浪可能也是由同样效应引起的。同时,“阻挡情况”也终结了西欧异常的炎热天气。
引起这些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气象学家并不确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极端炎热天气数量的增加。这是因为温室气体浓度同“阻挡情况”有关,还是完全由于其他机制的作用,尚无法判断。还有一些暂时性的证据表明,太阳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
影响几何》
粮食告急 或引发多国骚乱
极端天气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今年上半年,我国多个地方出现干旱、低温、暴雨、高温等极端性天气事件。年初新疆连续遭受9次大范围寒潮冰雪天气过程,西南五省区遭受秋冬春连旱,6月中下旬南方11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近来多地则遭受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影响。据悉,入讯以来,全国18个省份遭受旱灾,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全国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
到15日为止,巴基斯坦经历的8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中已有1600人死亡,受灾人数估计超过2000万,这比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南亚大地震和今年海地强震的受灾人数总和还高。灾区还有36000多人患有水泻,这是霍乱的症状之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上周末前往巴基斯坦灾区视察时说,他们将对这一致命疾病展开广泛的治疗。
极端天气对农业市场也造成很大破坏。 在俄罗斯遭遇130年来最严重干旱以及森林大火后,小麦价格已经上升了将近70%。这促使俄罗斯总理普京禁止谷物出口,从而导致埃及(世界最大小麦进口国)和其他饥饿国家警铃大作。农业仅仅是同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受害者之一,但是世界上有数十亿人需要依赖可靠和较廉价的农产品过活。因此,极端天气可能很快成为一个引发冲突的根源。
现在俄罗斯的小麦危机很有可能在中东、北非和欧洲引发骚乱。据新华网
未来预测》
《后天》那种情况可能发生
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网站11日消息,目前,世界多个地区出现极端天气事件,造成大量生命财产损失。这些事件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报告的推测吻合,即由于全球变暖,未来将有更多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认为,目前气候变化与环境异常越来越明显,这是事实。但是这个异常会发生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2012》中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地震和气候之间是相互影响而非因果关系,那种全球性的地震,地球板块的重组过程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需要几亿年的发展才能完成的过程,所以电影《2012》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但电影《后天》那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因为地球平均气温上升2℃以后,大气环流将发生改变导致气候突变,这在地球历史上也是有过先例的,也就是冰河时代。但那时候还没有人类,人类还没有经历过那种情况。一旦发生,人类虽然不会完全毁灭,但会遭遇大灾。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公布的预测结果也显示,今后30年内,美国可能将面临更多持续时间长的热浪及极端高温天气。
据科技时报
未雨绸缪》
全球合作寻找气候灾难原因
世界气象组织12日称,7月和8月发生的气候灾难与气候学家的预测相符,但他们往往避免将单一的气候灾难与全球变暖直接联系起来。
专家称,现在急需改善预测极端事件(例如俄罗斯的热浪和山火、巴基斯坦的洪灾)的方法。在联合国、美国和英国政府的资助下,这些专家将于本月和下月在欧洲和美国召开会议以讨论这些措施。
英国政府气候学家彼得·斯托特说,气候系统模型的制作者希望用超级计算机模拟气候系统,以找到气候变暖改变喷射气流和其他气流的详细因果联系。这些改变可以造成气候灾难。 据中新社
灾难来临,我们咋办?
洪水、地震、大规模流感、化工厂爆炸、钻油台漏油、恐怖袭击、人群踩踏、毒奶粉、地沟油……天灾人祸频发,生存危机不再是电影中的幻想情节,而是真实残酷的人生。生存危机并不仅仅起源于一场洪水或一次爆炸,我们身边几乎每天都有车祸、医疗事故、抢劫等危机出现。
有些人会问:每次离开家门,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
这些人开始为“末日”准备:储粮备水、学习生存技能、知识,他们相信自我胜过相信现存体系,他们就是生存主义者——最有可能、最有能力登上诺亚方舟的一群人。
根据《南都周刊》记者的群访调查,大约有6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对灾难性危险“不准备或没有准备”,只有10%的受访者认为“在灾难来临之前制订撤离计划和路线”,另外10%的人士准备把灾难来临前最后的时间陪伴亲人。
在调查中,《南都周刊》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在遭遇地震、通信中断或者疫病征兆等状况时,都选择保守的求生方式,那就是“呆在家里”;他们会告诉记者,会非常注重与外界的沟通,并选择手机作为重点联系的工具。对于逃生、急救、对付暴力等各种技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即时应对的意识和方法,乃至训练。
事实上,当灾难发生时,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工具应该是短波无线电收音机,还有原始的声音信号、光信号、文字信号、烟火信号等。手机与有线电话在灾难中是最脆弱的(一般都已经中断)工具。即使没有任何装备,制作工具,收集食品,利用环境的一切可利用因素,这却是都市人在极端环境下失去的能力。
不过总有人会有所觉察,并提前准备。在欧美,在中国,有一群潜伏在市井中的生存主义者,一直在不断地“武装”着自己。他们把都市人不安全感发挥到极致,生存欲望强烈,并且是思行合一的实践者——“只要活着,就绝不放弃活下去的希望。这是生存的前提,无论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都绝不放弃。只有有了这样的信念,才会有机会生存。”据南都周刊
链接
生存危机应对法则
有毒化学品泄漏 停止使用自来水,马上关闭门窗,并注意观察外面的鸟类、昆虫及行人的反应情况。没有足够器材准备时,可使用雨衣、湿毛巾、保鲜膜来制作简易防化设备。并通过各种渠道对泄漏情况进行了解。
爆炸事件 光的速度比声音要快很多,如果你有幸看到爆炸发出的剧烈闪光,马上向反方向趴下,双手抱头,希望自己离爆心还不太近,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与飞溅物过去后,迅速远离。
交通工具自燃 一支破窗顶最贵也就是一两百块,随身带一支也并不增加多大的负担。出现情况,打碎玻璃,马上离开车厢,并尽量远离。
遭遇抢劫 清醒分析敌我实力,在明显劣势下,采取表面顺从态度,放松敌方警惕,寻找机会逃跑或反击,不可盲目逞强,导致不必要伤害。如果抓住反击机会,则一定要一击奏效,使对方丧失战斗力。
家庭火灾 关闭掉煤气总闸与电闸。低下身(无论是烟还是“煤气”都更多集中在高处),寻找火源,发现后及时扑灭。切忌发现着火,抄起盆水就泼。此外,整个过程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先确保自身安全。
人群拥挤 一旦人群发生骚动,应两手护在胸前,保证胸腔有一定活动范围,避免因挤压引发窒息,尽量将重心上提,把自己混入人流中,不要试图与人流力量对抗,绝对不要因为掉落了什么东西而试图弯腰去捡。
地震自救办法 地震时如在家中,不要慌乱地往外面跑。马上进入远离外墙的小跨度空间躲藏。卫生间不仅通常跨度较小,且由于有着众多管道通连,起到了加强作用,实际上是一套建筑中最坚固的地方。如果正在车上,则应该马上停车,熄火,离开车辆,就近在开阔地带双手抱头趴好,等待平息再站起。
内涝被困车内 无论是多昂贵的一辆车,都要马上离开。如果车门已经被水压住无法打开,马上用破窗或其他尖锐硬物打碎玻璃逃出。带天窗的车辆可从天窗逃生。几人同时在车内,应各自寻找逃生出口。
雪灾 在落雪超过一般年份水平时,就应当有一定的警觉和准备,储存必要的食物和饮水及可以在室内使用的取暖设备和足够保暖的衣物等。如被困在路上,不要试图用车内暖风长时间取暖,应离开车辆寻找背风地或建筑躲避,条件许可的话要生火取暖。确实无法离开车辆时,可在车厢内点燃几根蜡烛,提高车内温度。据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