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佳节中秋将至,今年月饼大战又打出了“保健牌”,各大品牌都宣称自己的保健月饼添加了具有保健功能的原料,更有的标榜这就是一种保健品。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含有保健成分就是保健品吗?请关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食品保健功能的人不断增多,保健月饼也开始走俏市场。在今年五彩缤纷的月饼市场中,保健月饼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口味鲍鱼、燕窝、鱼翅为主的“营养月饼”纷纷登台亮相。月饼销售业内人士称,较去年相比,今年月饼上市时间提前,同时今年新增了多种养生月饼,如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螺旋藻蓉月饼,大漠沙棘、桂花山药、蓝莓冰沙等口味月饼。针对特殊顾客群体,则新增了养生食材如黑豆、山药等月饼。
保健月饼被称为“保健品”
虽然离中秋节只有一周的时间,但是各类月饼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摆上了各家超市的货架。近一周更是被商家称为月饼销售的“黄金周”。笔者在北京的一家沃尔玛超市看到,目前超市里除了传统的五仁、蛋黄、莲蓉等口味的月饼外,鲍鱼、鱼翅、燕窝等口味的月饼也被组装成了月饼礼盒,需冷藏处理的冰皮月饼也首度亮相。
笔者在网上看到一款大班冰皮尊贵燕窝月饼礼盒,其成分说明中写着燕窝占3.5%。随后,笔者拨通了商家电话,商家说:“燕窝这种成分本身在其他的保健品里含量也不是很高,这一款月饼礼盒其实就是一种保健品,一般的燕窝保健品的排毒、抗衰老功效在我们这款月饼里都能体现。”
而据笔者走访了解,在北京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这类具有“保健”功效的月饼也是大量存在,而且价格不菲,一盒9块装的鲍燕翅礼盒月饼售价在300—400元不等。
健康不能靠吃保健月饼
鱼翅月饼、鲍鱼月饼这类含有传统保健成分的保健月饼成为今年中秋市场的“新贵”。那这类月饼真的带有保健功能吗?
北京营养师协会执行理事长刘华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对月饼来说,即使是保健品也不宜多吃,一般情况下一块100克的月饼已能提供给人一天所需的热量,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会产生拮抗,况且有些“营养月饼”馅料里添加的有价值成分微乎其微,有的甚至是否真的有添加还有待确定。而且在加工、烘焙过程中还会流失一部分,比如说维生素B族、维C,都易在高温条件下被破坏,所谓的“营养月饼”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专家高彦群教授表示,每一种保健品都有适合的人群。不同的人群身体情况需要区别对待,月饼作为营养的载体,其食用周期短,而保健养生是一个长期过程,仅靠吃几块营养月饼来提高健康水平明显是不科学的,而且月饼作为高热量食品,不宜经常食用。
保健食品标示“小蓝帽”
据了解,早在2002年,卫生部就曾对保健食品的原料提出过明确的要求,将相关物品做了三大分类:第一类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即“药食两用物品”,如山药、红小豆、生姜、菊花、杏仁、百合、蜂蜜等,有100种左右,这些是可以作为食品添加的;而第二类是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草药,如:虫草、人参、芦荟、三七、当归、红花、西洋参等,只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中的中草药”,月饼作为普通食品而不是保健食品,是不能任意加入这些中草药的。
一般情况下,商家都声称营养月饼当中的人参、鲍鱼、燕窝等滋补品都是通过高科技模式压榨萃取、提取添加的,但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对月饼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做具体检测,须达到什么标准后才能成为保健品,并且其功效也无法界定,“食品中营养物质含量是多少和食品中含有保健物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消费者要学会区分。”刘华林说。
高彦群提醒广大消费者,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审批有严格的程序,相关保健食品必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审核通过后,合法标示“小蓝帽”的图标,并标有“国食健字×××号”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另外,保健食品归根结底还是食品,不是药品,只是对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对疾病无治疗作用,不能将保健食品当作药品,以免耽误治病或受到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