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缘起
日前,一项针对北京市六环路内昆虫的最新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里,象鼻虫就将减少一种。据悉,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科研人员们利用本市特殊的城市环状扩展格局,对六环路以内25个公园和绿化带中的柳树树干栖息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监测;以环城路为城市化梯度,探讨了昆虫多样性沿城市化梯度的变化格局及其与城市扩展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此次调查和监测的样本,是老百姓俗称“象鼻虫”的象甲。其实,不仅是象鼻虫在减少,北京城市中心很多昆虫都在消亡。科研人员表示,除了常见的蝴蝶、蜜蜂、蜻蜓等景观昆虫,一些天敌昆虫如螳螂、七星瓢虫、草蛉等,在城市中也都不见了踪影。
■ 将新闻进行到底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幼年的鲁迅在百草园里听着油蛉的低唱,看着蟋蟀们弹琴,巧遇蜈蚣或是拨弄斑蝥。这些景象或许对于4岁的天天来说只是梦中的场景,来自北京的她在上海世博园的城市地球馆里的“愿望树”上写道:“希望城市里能找到捉昆虫的地方。”
虽然城市里不乏很多公园和绿化带,但居住在里面的昆虫却是越来越少,被困在钢筋水泥里的孩子们却再也找不到那种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虫扑蝶的快乐。是何时这些曾经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的小生灵们退出了童年的记忆,又是什么让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小虫子们离我们的城市渐飞渐远?
调 查
越近城市中心,昆虫种类越少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主任彩万志教授选取了北京市六环内及六环外的部分郊区的代表性区域(居民区、农、林、牧、山、水、风景区、保护区),对其中的半翅目昆虫进行了长达10年的系统调查和广泛采集。比对有关单位近70年来所采集的半翅目昆虫标本,结果显示北京市六环内各环间差异性非常明显,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半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减少。“很多物种不仅仅是减少,而是消失或灭绝,像我们所研究的一种盗猎蝽,最后一次发现它还是在1979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北京5环内见过。”彩教授不无惋惜地表示。
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组数年来对北京市六环路以内的25个公园和绿化带中的象鼻虫进行的调查结果也表明:象鼻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从外环向内环逐环减少,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里,就减少1个物种和60%的个体数量。
从国内外的调查来看,越往城市中心,则昆虫总体的数量和种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彩教授说:“对城市昆虫我们所知道的情况还很少,比国外发达国家晚了近100年,所以关注城市化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的科学家也很少,总体的研究远远不够。”
释 疑
城市温床滋养,害虫数量增多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室内空调的广泛使用,城市垃圾的增多,昆虫的生活环境日益趋同,单一物种得以高速度繁殖、大范围蔓延。”彩教授指出蟑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种以前不成为问题的小虫子,现在爬进了100%的五星级宾馆、饭店,以及75%的居民家里,而且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任你用再多的杀虫剂也还是毅然决然地再次出现在你的面前。此外,空调和中央供热系统为昆虫的发育提供了一年四季适宜的温度,使得在寒冬的时候居然还有蚊子孜孜不倦的身影盘旋在我们周围。而最近臭虫也不甘寂寞地在纽约泛滥成灾,“前两天还有人拿臭虫来我们这里鉴定与检验,北京的臭虫问题也不容忽视。”彩教授说。
“有些本来不属于城市的昆虫,因为人工种植的绿化带里某种植物的吸引而大量的搬进城市,成了‘长住居民’。”彩教授表示。目前很多城市都大量栽种法国梧桐作为观景绿化植物,而它正是方翅网蝽的最爱。
生存环境变化,成首要原因
“导致城市昆虫种类的减少还是单一种类害虫数量的增多,归根结底还是环境的变化。”彩教授介绍道,“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植被覆盖面积的减少。遍地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使得城市的植被非常之少,大部分的昆虫还是植食性的,植物的减少严重影响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导致大部分植食昆虫的减少。而城市绿化的单一树种的引进,导致了特定危害物种的大量繁殖。这样下去将影响整个城市生态圈。”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污染,城市里的水体及空气的污染都对昆虫的生存有影响。污染一方面不适合昆虫的生存,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昆虫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这些都会导致昆虫的数量和种类的减少。”彩教授补充道,“原来在农大校园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现在也基本上没有了。”再者,由分裂的城市绿化区域导致的孤岛效应,城市温度湿度的变化等也可能对昆虫的减少有影响。
突 破
招蜂引蝶,需增加植被和减少污染
谈到解决的方法,彩教授表示:“还得从导致问题出现的源头上来解决,目前能做的主要是增加植被和减少污染。有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也可以借鉴,比如在城市中选择一部分的绿化场所作为保护区,有的完全禁止人类进入,有的只少量的允许人进入,让昆虫有一个自己的乐园。而选择哪些地方作为何类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种些什么树,以及在树中间种什么草等等这些方面都要科学的规划,才能保障生物多样性以及防止单一物种蔓延,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些并不是很难实现,“我的同事徐环李博士的研究就表明咱们奥运公园栽的植物就有利于蜜蜂的增多,为植物更好的授粉。”
访谈的最后彩教授强调:“城市昆虫多样性减少的影响不单单局限于昆虫学,还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植物和其它动物等方方面面,涉及到城市整个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的问题,我们目前对它的了解还太少。这首先需要政府和民众的广泛重视,然后科学家才能大施拳脚,将昆虫的种类丰富起来的同时,也将害虫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要解决北京的城市化带来的昆虫多样性减少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一直做下去。”彩教授谦虚地笑着,却十分坚定。
误区解读
蜘蛛等属于昆虫
“很多人经常会把昆虫搞混,以为我们日常见到的小的动物都是昆虫,这是不正确的。”彩教授介绍。蜘蛛、蜈蚣、蝎子、蜥蜴、蝾螈等常常被误认为是昆虫,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蜱也不属于昆虫。要正确地识别昆虫,昆虫学家概括的一个歌谣可能可以帮助到您: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三对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昆虫都很脏很毒
“大家都觉得昆虫很脏很毒,不愿意接触,就连一些农学院新入学的女生还在心里纠结着要不要学昆虫学。”彩教授笑了笑,“其实很多昆虫并不脏,就连蟑螂也‘爱干净’,在卫生条件挺好的五星级宾馆也可见它们的身影。而且大部分昆虫都没什么毒性,只有少量的昆虫能致人死伤,全世界每年被昆虫咬伤的人的数目约500万左右,如何减少人类受害,也是昆虫学家应该研究的问题。”
采访手记
记者在采访中感触最深的是彩教授的博学和种类繁多的昆虫名,虽然之前做了功课,还是对很多彩教授所讲的昆虫闻所未闻。“公众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能唤起百姓的注意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这是彩教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当我们感慨于大城市的嘈杂拥挤,不堪忍受压力的时候,是否曾经留意过那些我们从来不知道名字的小家伙们也在“逃离北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