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0年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工作结束,10位45岁以下的女科学家入选,已经进入公示阶段。本届评选工作是在77个单位推荐的有效候选人163位中进行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活动,自本届开始,获奖者由原来的5人扩展为10人,港澳地区的女科学家首次纳入评选范围,为华人女性投身于科学拓展了更宽广的舞台。
本届评选呈现出多亮点、多视角:首次将港澳地区女科技工作者纳入评选范围,实现了中华青年女性科技英才的同台争艳;西部地区女科学家以24.54%的候选率,成为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有力竞争者;62.58%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女科学家成为候选人,表明了我国科技研究的国际化。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欧莱雅—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四方于2004年7月联手创立。通过这一奖项,欧莱雅把科学这一严肃话题与女性的美丽完美结合起来,并更好的诠释了“科研导向、服务女性”的企业价值观。
此奖项也是中国科技界唯一一项用以奖励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女性科技人员的专业奖项,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评选表彰活动,共计4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获此殊荣,颁发奖金总额累计达到31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在中国科技界的权威地位得到广泛认可。媒体评价:“通过该项评选活动的举办,中国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对促进青年女性科技人才建功立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对“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给予高度评价,她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凝聚各族各界妇女的智慧和力量,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对这一奖项也非常关注和支持,出席了历届颁奖活动。
回顾历届获奖女科学家的成长,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悉,2004年第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杨劼,原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后升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现任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界的中坚力量。
2005年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吕植、作为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长期致力推动中国自然保护与生态公平。她创立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中国西部创造了示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推动了自然保护在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公众意识中的主流化。使之成为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嘉宾之一,2010年第二届“十大责任领袖”。
2006年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山东大学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理学博士、教授王小云,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付玉杰,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发育和疾病遗传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杨晓等,学术潜力和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普遍被老一辈科学家们看好。
2008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喜球,获得由中国妇女杂志社读者评选的“2008’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2010上海世博会,经欧莱雅(中国)推荐,历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董爱武、杨劼、吕植、卓嘎、付玉杰、李国婧、祝凌燕、韩喜球8人获选“世博城市之星”,让女性科学家这一群体走进公众的视野,引发世人关注。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评选表彰活动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每届均有上百家媒体参与报道。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杂志、人民网、中国科协网、中国妇女网等主流媒体每次都既作专访,又做深入报道,弘扬了女科学家严谨的治学理念,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他们热爱生活,拥有平衡事业与家庭的能力。在海内外均有影响的《中国人物年鉴》一书,对历届获奖者均作了收录。
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入选者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