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北京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摆放的增雨用的火箭弹。新华社记者 公磊摄
连日来,华北大部分地区接连普降瑞雪,给连绵百余日的旱情带来一些缓解。人们在喜迎飞雪的同时,也对气象部门的人工增雪技术越发好奇。不少网友提出:“到底此次人工增雪的效果有多大?”“过多使用增雪催化剂是否会污染环境?”“增雪工作是否有安全隐患,成本高不高?”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忧,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相关权威人士。
人工增雪效果几何?
【疑问】网友“changjian”发帖说,政府动员这么多人力物力增雪,而有关部门却没有公布实际增加了多少降雪量,人工增雪到底有多少效果呢?
网友“津津乐道”通过微博说:(北京终于下了)2011年第一场有规模的雪。高兴的同时,又有一丝不安——为了缓解旱情,在实施人工增雪作业!这雪真假难辨,让人多少有些不爽!
【回应】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郭学良介绍,目前全世界每年有30多个国家开展这项工作。其原理是通过飞机、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和提高转化效率,如播撒碘化银催化剂,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进云中过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这些事实和原理是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模拟试验和外场科学试验验证,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北京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蔷说,如何评估人工增雨、增雪效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为作业时不能准确区分,哪块雪是人工增的,哪一块是自然降的。
张蔷说,通过3年来在外场的实验,我们发现一个事实,催化作业时,雪片明显加大,降雪密度也增大。一般来说,人工增雪的效果比较明显,条件合适时在影响区域内增雪量一般可以达到15%到20%,有时可能还会更多一些。
“今年初雪,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从作业时机、作业量到作业部位都把握得比较好,在作业影响最合适的区域增两成降雪量是有可能的。但是到底增多少,对于每一次过程,在不同区域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无法精确计算。”张蔷说。
人工增雪会带来环境污染吗?
【疑问】近期各地人工增雪公开报道中屡次提到的增雪剂碘化银,引起网友关注。网友“为看你一眼”通过微博说:北京连续下了两场雪。不过,据报道这两场雪都采用了人工增雪的办法,即向云层中播撒碘化银,银是重金属,对环境不会有影响吗?
【回应】郭学良表示,人工增雨增雪是一个微物理过程,而不是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经常使用的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催化剂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但碘化银用量极小,分散在很大的区域里面,单位面积的含量微乎其微。
张蔷说,碘化银是否对空气、土壤产生影响,中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就目前的情况看,因为它用量不大,我们认为不存在危险。
“我们每一个烟条里大概含碘化银11克。今年初雪我们燃烧了1200多个碘化银烟条,大概是13公斤碘化银,它的作业面积在北京9个区县,保守地说是1万平方公里,那么每平方公里只有1.3克,非常微量,它不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污染。”张蔷说。
从2003年开始,北京一般夏季会在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区域进行较频繁的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而且每半年对水库水体进行检测。数据显示,夏季水库里银离子的含量远远低于冬季检出的含量。张蔷说:“到目前为止,北京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对环境、水体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人工增雪划算、安全吗?
【疑问】网友“一见如故”说,看报道,人工增雨的频率越来越高了,那这样做到底是不是经济呢?人工增雨用的碘化银成本会很高吗?网友“FYAN”发帖表示,虽然人工增雪的工作地点都在郊区,但影响区域是城市,听说还要发射炮弹,这样做安全吗?
【回应】张蔷说,碘化银的采购成本并不高,前几年大概是1000多元一吨,就算是有些市场波动,一吨碘化银还是能做大量的烟条。当然碘化银采购之后要制作成催化剂,还有其他一些工艺,可能会相应地增加一些成本,但整体来看,使用碘化银增雪不会花很多钱。至于干冰等其他催化剂,价格也不会太高。
按照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须在批准的空域和作业时限内,严格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并接受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的指挥、管理和监督,确保作业安全。
张蔷介绍,北京市目前的操作准则是,在开展作业之前,首先要对作业的下垫面(人工影响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我们每年都要对下垫面进行调查。比如说这个地方原来没有住人,现在住了人了,那么我的火箭发射仰角就可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缩小影响区域。”
另外,在确定了火箭作业区域和范围以后,在作业前,人影部门将会发布一个安民告知,通知相关区域的民众提前做好准备。
“北京兔年这两场雪,我们都采用的是高山地基烟炉燃烧碘化银增雪的方式,不涉及高空射击,基本不造成危险。”张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