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6年担当社区科普志愿者以来,我根据社区科普的特点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把余热倾注到科普宣传活动之中,在各级报刊和网站上发表科普作品20多篇。
5年的社会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社区科普宣传工作,应该正确处理四个方面相互间的关系。
首先,正确处理主动与被动关系。主动与被动是相互对立的行为概念,前者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而后者却相反,没有外力推动则不行动。我当上社区科普志愿者之后的一段时间,社区没有直接分配做什么工作,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我便从三个方面暗自思忖。一是做科普志愿服务是自愿参加的,本应具有主动性,不必等待吩咐。二是退休之人需要具有追求目标的进取心,一位名人曾说过:“没有追求的生命是枯萎的,没有进取的幸福是荒诞的”。老年人的进取心要从老有所为做起,达到老有所乐的目的。以自己性之所近,扬长避短,从自己的情趣爱好出发,脚踏实地做下去。三是社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志愿者们在社会实践中去创造工作方法。基于这些考虑,我决定不等不靠,摈弃被动等待,主动争取工作。于是,我及时找到社区有关同志,了解自2002年唐山市启动科教进社区活动以来,本社区开展科普工作情况,查阅了一些存档资料,整理出通讯《科普浇灌文明花——开平街道西新苑科教进社区掠影》,很快在《唐山科普》发表,宣传效果较好。这件事让我悟出了主动出击天地宽的道理,从此增强了工作主动性,陆续撰写了《西新苑社区科普大课堂常办常新》等新闻。如果说把争取主动视为思想解放的话,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思想解放了,脑筋活了,想问题的面就宽了,办法就会更多,路子就会更宽阔”。
其次,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关系。宏观与微观是相对的观察领域。社区科普工作是典型的微观行为,无论是社区整体活动,还是志愿者个人开展服务,都是微末细小的,似乎与省市乃至全国科普沾不上边。然而,几年的实践使我认识到,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础。社区是国家与城市的接口,每个城市均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组成。任何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不同程度上的缩影。从一定意义上讲,社区就是整个社会的起点,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社区进行的。可以说社区是枢纽型的社会组织。根据这样的认识,我在科普宣传中经常由小看大,站在社区看全国,透过社区观察社会,用小课题做出大文章。我先后撰写了《完善科普志愿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浅谈社区全面开展科学教育的必要性》等带有研究性的文章,在省和市科普期刊上发表。由此可见,眼界决定境界。
第三,正确处理策划与随机关系。在日常科普宣传工作中,我经常深入到居民小区或活动现场采访,遇到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及时撰写成稿件,通过各级报刊或《唐山科普在线.》发表。然而,作为一个社区的活动,有时虽然场面很热闹,但缺少新闻点,也就限制了报道内容。我想,宣传工作不能只靠随机而遇,赶上啥写啥,也需要进行策划,把策划与随机结合起来。去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我散步走到街头,看见社区秧歌队正在扭秧歌。突然发现现场多了一块小黑板,上面用彩色粉笔书写“每日一题”,下边是一条科普生活知识。我眼睛一亮,这是一条好新闻,可惜素材太小。若是借势,以此为由头,强调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则内容就广了。于是,我编写了《从科普走进秧歌队看科普教育的广阔空间》,从社区属性决定了科教工作的巨大空间、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拓宽科普空间和居民科学素质现状留出教育空间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科普宣传的可能性和广阔领域,对每个社区都有指导意义。可见,策划出思路,策划使人聪明起来。
第四,正确处理征文与常规关系。几年来,我按着科普宣传工作常规,全方位、多角度撰写了十几篇稿件,既有新闻稿,也有经验总结和论文。同时赶上两次征文。第一次是2008年为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开展“第二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征文”。作为担当社区科普志愿者时间不久的我来说,能够参加日常科普宣传就已经知足了。还要不要参加征文活动,经过了一番思索,最后决定应征。因为我想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之际,作为古稀年龄的老人,能够躬逢其盛,是很难得的机会。再者说,在新的历史时期,置身伟大时代历史变迁的人们,都肩负着薪火传递的使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科普宣传工作,用文字真实的再现,即使不能入选,也能反映科普事业的历史面目,具有史料价值。为此,我及时撰写了小文《愿为科普尽绵薄》。不料,很快就在《大众科技报》刊登,成为这次征文活动中唐山市惟一入围的作品,被《河北科协》评为三等奖。2009年,市科协开展“迎国庆60周年——我与科协“征文,我自然积极应征,《科普情缘二十二年》获得三等奖。回过头来看,这两篇征文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己参加科普宣传活动的历程,也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我国科普事业欣欣向荣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