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失传千年张衡地动仪在山西成功复原
地震来了怎么办?
汶川大地震最初100秒地震发展态势动画示意图
资料:地震自救手册 家庭如何避震
地震预测研究期待突破
防震减灾科普展
“7.28”抗震纪念日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方案
地震与中国人如影随形:解读中国地震带
地震监测方法和手段
家庭防震应急包里应放什么?
当前位置:首页>>地震扫描>>抗震减灾>>阅读文章
日本大地震给我们提了四个醒
添加时间:2011/3/25  作者:王婷婷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2641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3月23日,日本发生地震后的第十三天。据美联社报道,截至当地时间22日上午9点,已有8928人死亡,12664人失踪。据日本警察厅官员估计,最终的死亡人数可能将超过18000人。

  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24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海啸,并引发核泄漏危机。

  科学家称,这场地震威力如此巨大,以至于整个地球都被移动了25厘米。此外,这场大地震还改变了地球的旋转速度,导致日长发生变化。此外专家预测,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在1200亿至2300亿美元之间。

  汶川、玉树的伤痛还未完全退去,日本的9.0级强震再次袭来。在这一次次的灾难中,人类是否学得聪明了一些,尤其此次日本地震造成的大规模海啸及核安全事故,是否也给我们的防灾减灾提了个醒呢……

  ———— 核能安全 ————

  核电抗震级别应考虑调整

  近日,尽管核泄漏事故出现一定的转机,但已经千疮百孔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可能迎来“退役”的命运。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3月20日表示,在东日本大地震中受到破坏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最终将被废弃。3月19日,日本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从4级提高为5级。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3月19日,在有关媒体举行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我国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对此次福岛核事件对中国影响做出权威释疑,并指出我国核电站的抗震级别将考虑调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潘自强表示,经过福岛事件后,对我国核与辐射安全做各方面检查,还要制定规划,更好地加强核与辐射安全问题。

  中国核学会顾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核电部专家俞卓平认为,福岛核事故后,全球核电界也会吸取很多教训,比如以后核电站抗震级别、防波堤高度怎么定,核电界经过反思后会有改进。但他强调:“任何一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风险的,所谓百分之百的安全是不切实际的。”

  俞卓平说,关于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世界核电工业界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会做一些评估。我国核安全局也会在核电站设计和运行等方面进行讨论评价,抗震级别、要不要抗大海啸等等界定,讨论以后才能定。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核安全技术的日本此次遭遇的核危机,对中国的核安全规划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表示,中国在今后的核电厂建设中,从土建项目启动开始就应按照核设施的要求进行全程安全管理,同时要用三代技术替代二代核电技术。

  ———— 海啸预警 ————

  海啸监测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3月11日,由于地震引发的海啸吞没了日本多个沿海城镇,新闻画面记录了曾经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岩手县釜石港“世界第一防波堤”,在10米的海浪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日本经常发生地震和海啸,他们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防范。比如日本的建筑,其防震做得很好。但地震能防,海啸防不住,因为水的力量太大了。”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于福江表示。

  “与日本相比,中国发生大规模海啸的概率肯定是低的,但仍有一些地区存在一定的风险。”于福江说,比如,菲律宾吕宋岛西侧的马尼拉海沟容易引发比较强的地震,如果真的发生强震,那会对中国的南海地区,特别是珠江口造成影响。

  虽然我国已经启动了的海啸预警研究,并制定了预警机制,于福江表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海啸预警与防范还需要加强。

  比如,海啸监测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海啸浮标是观测海啸最有力的装备。目前美国拥有40多个海啸浮标,且在近10年间投入10亿美元用于建设观测、预警、卫星通讯系统。中国与之相比仍有差距。

  又如,灾情分发系统建设还不够充分到位。灾情分发系统又被称为海啸预警的“最后1公里”,“灾情分发如果到不了政府和老百姓手里,前面的一切工作等于零。”于福江说,目前能够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把信息快速递送到有关部门,但在公众服务方面,还主要是借助电视、广播、微博等。

  再如,防灾减灾文化的教育宣传尚显滞后。我国防灾减灾进校园、进社区等都做得还不够。对青少年群体而言,应对地震海啸灾害的知识还比较欠缺。而对社区来说,一旦灾害发生,如何管理帮助居民疏散,也还需要制订完备的既定措施。

  于福江特别提到,由于地震海啸这样的灾害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国家在作发展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海啸的影响,还要使我国海边的工程设施、大型建筑都严格按国家标准来建设,不能容许“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情况存在,必须预先估算建筑工程能够抵抗什么程度的灾害。比如,沿海要发展,就会围填海,这就有可能受到海洋灾害的威胁。因此,沿海产业的布局一定要经过海洋灾害的有关评估。

  ———— 建筑抗震 ————

  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发展隔震减震建筑

  “日本9级大地震给我们警醒,中国的抗震设防标准已经到了必须提高的时候了!”

  地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在建筑的抗震设防方面是有立法的。“国家的勘测勘探法明确规定,各地要按照国家发布的地震烈度,来进行勘测,审定抗震设防标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国的抗震烈度定得偏低。如日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而中国的设计标准才0.1g。偏低的原因是由于我国近二三十年经济才发展起来,原来一些标准偏低是必然现象。设防标准必须提高,才能更好地抵御大地震”。

  据统计,日本已有4000多栋隔震房屋,中国只有1000多栋,其中广州有20多栋。而减震房屋在日本已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还不普遍。他认为,隔震、减震、消能控震都是“以柔克刚”抗震的好办法,是未来的发展潮流,其效果远远好过加粗房屋柱子“硬抗”。

  结构隔震减震又被称为“有效又不贵”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物下面做一个柔软层,地震来临时能起到“以柔克刚”的效果,由传统的“硬抗”转成了“软抗”。该技术经过台湾海峡7.3级地震和云南武定6.5级地震的考验,相比传统抗震房屋的激烈晃动、屋内人站立不稳、悬挂物摇摆,采用这一新技术的抗震房屋中人们则几乎没有震感。

  周福霖说,采用隔震技术的,国内最高能做到20多层,但日本50层的楼房也可采用隔震技术。中高房屋,我们采用减震技术。房屋隔震减震是未来的发展潮流,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会用得越来越多。

  ———— 公众科普 ————

  国人科学素养亟待“补课”

  日本地震发生后,先是“超级月亮”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而后,现实中又出现了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荒唐“抢盐潮”。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再一次没有经受住考验。而有关人士指出,无论是荒唐的“抢盐潮”,还是子虚乌有的“超级月亮”,都让人们顿悟:其实,这正是科普补课的最好切入口。

  不少人反思“抢盐潮”时说,国人亟须提高科学素养,“科普补课”迫在眉睫——谣言传得沸沸扬扬之时,一位在老百姓心目中威望很高的科学家作一次电视演讲、或写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有效地制止各类谣言引起的群体不理智行为。

  但这样与老百姓密切联系、走进他们心中的权威科学家并不多。

  许多科学研究人员指出,目前,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比如做科普工作评职称不仅不算成绩,有时还起负面影响等。这种现状不改变,将极大地挫伤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也制约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高素质的公民,而高素质的公民必须是用科学思想武装起来的。‘超级月亮’‘抢盐潮’启示我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国亟待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全方位构建我国科普网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 延伸阅读

  我国研制成功地震救援机器人

  记者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了解到,针对地震灾害救援的复杂性,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多款地震搜救机器人,目前已进入示范应用阶段。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将作为地震应急搜救装备投入实际使用。特别是其中一款小飞机机器人,有望率先在地震救援中使用。

  “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课题取得重要进展。目前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废墟洞穴可变形搜救机器人、废墟表面搜救机器人、智能机械手爪等系列机器人已经研制成功。

  2010年7月,上述几款机器人在北京进行了联调集成实验。主要是进行低空侦察灾情、搜索幸存人员、输送生命给养、投放救灾物资、喷洒防疫药品、拾取重要物品等多项地震搜救功能的操作实验。

  全球数十核反应堆位于地震带

  据报道全球在地震易发区运行的核反应堆有数十个,其中至少14个反应堆位于地震高危区。而这些核电站大多分布在两个地方,即日本和中国台湾。这两个地方由于自然资源有限,所以选择建设核电站,宁愿冒着核灾难的风险,也不愿完全依赖外国能源供给。

  随着日本核危机造成的影响不断显现,日本和中国台湾均被迫重新评估自己的能源选择。台湾上周一(3月14日)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55%的被调查者对台湾核设施缺乏信心。

  根据英国伦敦行业组织世界核协会提供的数据,全球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当中,有48个位于已知至少会发生中等地震活动的区域,占运行中反应堆总数的11%,这其中就包括日本核危机焦点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有14个反应堆位于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区域,占3%,其中有10个位于距海岸线不到一英里(1.6公里)的位置,面临地震和海啸双重风险。

  在位于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区域的14个反应堆中,日本和中国台湾两地就占了10个。美国也有两个反应堆位于地震高发区,斯洛文尼亚和亚美尼亚也各有这样一个反应堆。此外,亚美尼亚还有一个规划中的反应堆。

  能源专家们说,日本和中国台湾或许很难放弃对核电的依赖。能源咨询公司IH S C ER A负责全球电力的常务董事、台湾人Jone-LinW ang说,发展核能既是为了多元化,也是为了减轻对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赖。

相关文章
[ 唐山7.28 ] 中国超算获戈登贝尔奖:高分辨率模拟唐山大地震 (2010/8/21)
[ 著名地震 ] 福岛地震为何还是5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2018/8/21)
[ 地震危害 ] 我国近期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水库有可能引发地震吗 (2018/8/21)
[ 地震成因 ] 有关地震的N个冷知识 (2018/8/21)
[ 科协动态 ] 市科协聘李象益教授为新科技馆首席顾问 (2015/1/19)
[ 抗震减灾 ] 十句话让你了解地震 (2014/8/5)
[ 抗震减灾 ] 资料:地震自救手册 家庭如何避震 (2013/6/27)
[ 抗震减灾 ] 家庭防震应急包里应放什么? (2013/5/1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