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研究发现:从众心理导致集体盲思
难道10月出生者自认为最倒霉吗
高考前 家长应格外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如何面对挫折、化解压力?
团中央启动青少年戒网瘾行动
父母老师,请这样和我说“性”
什么是失败?
人们喜欢什么样的朋友?
让青少年的成长远离心理障碍
聪明等于勤奋,努力就是幸福
当前位置:首页>>青少年科普>>青春心理>>阅读文章
团中央启动青少年戒网瘾行动
添加时间:2005/1/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4544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根据相关调查和科学推算,像阿洋这样患了“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全国至少有440万。为帮助他们戒除网瘾恢复正常生活,团中央等部门昨天联合启动“为了明天———青春自护远离网瘾行动”。

  17岁少年沉迷网络不回家

  今年17岁的阿洋是个网迷。去年“五一”长假的七天七夜,阿洋就一直在网吧上网玩游戏,不“浪费”一点时间,饿了吃泡面,渴了喝矿泉水,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下。就在阿洋在网上“周游列国”的时候,他妈妈正在当地众多的网吧里挨家挨户地找他,要不是最后找到了阿洋,他妈妈就轻生了。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2002年对北京市九个区6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玩电子游戏的占88%,玩网络游戏的占24%,每天玩3到6个小时的占23.3%,多于6个小时的占2.7%。玩游戏一次最长持续时间为7到10个小时的占13.3%,经历过昼夜连续(超过20小时)玩网上游戏的学生达7%。

  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

  像阿洋这样的青少年,被认定为是“网络成瘾(IAD)”患者,主要表现就是对网络操作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加,欲罢不能,难以自拔。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2004年7月,我国登记注册的网站已有62万家,上网人数达到9000多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2%,未成年人占17.3%,但至今未有全国范围的IAD统计数据。据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IAD的比例约为6%。按照这个标准,我国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数量则至少在440万人以上。

  三种原因造成孩子上网成瘾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认为,当下造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不能顺利沟通;目前学校只重分数、流行的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使孩子进一步迷失理想,厌恶学习;大量低级媚俗、光怪陆离的文艺作品和电视节目。“这些都使得孩子们更容易沉溺于那些怪异刺激、虚无缥缈的电脑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陶宏开教授指出,“孩子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聊,就非常容易着迷。”

  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

  团中央、中央综治办、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开始联合帮助这些“IAD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今年寒、暑假将分别组织青少年远离网瘾夏(冬)令营,联合专业的心理矫治机构,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进行封闭性的训练和矫治。”活动组织者说,“针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不道德网络聊天等突出问题,开展一帮一志愿者矫治和青少年同伴教育。”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到8月,还将在全国启动“用爱心和科学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巡回演讲活动”,有活动需求的单位可在2月28日之前向活动办公室提出申请。

相关文章
[ 科普活动 ] 玉田县一中第二届科技节如火如荼 (2019/11/29)
[ 青少年科普 ] 让更多的孩子来参与科学体验 (2016/7/13)
[ 青春心理 ] “学霸”or追梦人,更该关注哪个? (2014/7/1)
[ 青少年科普 ] 第三届影像节一等奖古冶区何睿熹 (2013/6/25)
[ 青少年科普 ] 第三届影像节一等奖古冶区何睿熹 (2013/6/25)
[ 好书推荐 ] 科学也可以这样“八卦” (2013/5/13)
[ 工作综合 ] 关于第28届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项目获奖情况的公示 (2013/4/3)
[ 同学少年 ] 从最差学生到诺贝尔奖 (2012/10/1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