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与朋友讨论一部刚刚看过的电影,虽说你觉得电影“好”,但电影观后感讨论将近结束时,你发现自己也接受了这样的想法———该电影是“难以置信的垃圾”。或者,本来你认为这部电影糟透了,讨论之后,却觉得这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精彩的电影。
我们逛商场的时候,经常会因为许多人都买一种东西,便认为那东西一定值得买。盲目地买了,回家之后才发现买回的东西不仅质量不好,而且根本没有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这是由人的“从众”心理引发的。这种心理使群体的决策与个人的判断会有所不同。社会心理学研究学者认为,从众心理影响群体的决定有两个关键因素:群体极化和群体盲思。
与群体成员单独决定相比,群体容易作出比较极端的决策,这就是群体极化。讨论电影观后感就是例子。假定你要求参与讨论的每名成员都对电影作出评定,接下来,总结大家的评定来反映群体的观点。如果群体的评定比个人评定平均要极端一些,那么这就是极化。群体极化会使一个群体更加谨慎还是更加冒险,这取决于全体初始的倾向。如果全体人在一开始倾向于谨慎,那么结果就是更加谨慎,反之,则更加冒险。
群体极化可能是这样引起的:你和你的朋友都不太喜欢这个电影,但是你们的理由都非常微小。可所有的理由汇集在一起,就有足够的证据让你觉得你实际上很不喜欢那个电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群体成员都极力地将观念表达得比真实的感受还要极端一点,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这样一来,如果你得出每个人都不大喜欢某部电影的结论,你就会试图表达出自己更极端的观点,让大家认为你非常机敏。如果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这样的话,极化就不可避免。
集体盲思是指决策群体一般倾向于过滤掉不中意的观点,从而使群体的观点保持一致,尤其是让它与领导的见解一致。1960年入侵古巴猪湾事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次灾难性的入侵是肯尼迪总统召集完内阁会议之后下的命令。在这次会议上,反对意见被总统的顾问们忽略或者压制住了,顾问们急于入侵古巴猪湾。心理学家贾尼斯基对于这次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一系列特征,他相信是这些特征使人们落入群体盲思的陷阱:凝聚力高、脱离专家、被领导精心操纵。学者们一直在试图做进一步的历史分析和实验室实验,以验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这类研究指出:当群体有一种集体愿望,想保持一种共同的群体观的时候,特别容易陷入群体盲思。群体成员必须清楚,有异议往往能改善群体决策的质量,尽管它从表面上看可能影响群体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