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露地辣椒如何使用乙烯利?
养猪中药保健配方
农业高新技术六大领域
板栗生长季节修剪技术
中国在率先大面积试种“杂交小麦”
栗树夏季剪枝知识
警报: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
盐碱地养出淡水鱼
甜玉米主要栽培技术
薯类精白粉丝加工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生命科学>>农业科技>>阅读文章
如何防治美国白蛾
添加时间:2011/6/22  作者:张春凤  来源:唐山科普在线  点击:2992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在城市绿化中,对多种园林植物危害极大。

    一、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在唐山等北方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结茧在老皮树下、表土层及枯枝落叶中越冬。两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11月中旬。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群居危害。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黄绿色或灰黑色,体背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为纯白色蛾子。因幼虫群居危害,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乃至上千只幼虫,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也影响了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二、防治方法

    (一)危害期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唐山等北方城市该幼虫主要危害悬铃木、桑树、臭椿、泡桐、榆树、白蜡、柳树、桃树、海棠等园林植物。在防治中,重点检查上述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药剂防治主要用触杀、胃毒剂,如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3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均有效控制此虫危害。

    (二)物理方法防治:

    围草诱蛹     利用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m左右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天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集中烧毁或深埋。

    人工采蛹    在美国白蛾蛹期,发动群众采集美国白蛾蛹。

    人工摘网    在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人工诱杀    美国白蛾幼虫老熟时下树寻找化蛹场所 ,在此之前,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蛹期后解下草把进行处理。

    灯光诱杀    利用诱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距设灯中心点50-100 m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

    (三)生物防治

    生物制剂    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期,树冠上喷洒 Bt乳油 200~300倍液,5~7d后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

    天敌控制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蛹期 ,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小蜂寄生率最高达55%。

    (四)化学防治

    喷洒拟除虫菊酯类   美国白蛾幼虫破网后,在树冠上喷洒 1500 ~ 2000 倍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树干注射有机磷类   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期,树干注射具有内吸性的有机磷类农药,通过树液流动传导到树叶,达到杀虫的目的。

 

 

相关文章
[ 摄影作品 ] 荷叶青蛙 (2017/4/17)
[ 摄影作品 ] 风吹茶田绿自荡 西湖茶农采茶忙 (2017/4/17)
[ 摄影作品 ] 花海游“龙” (2017/4/17)
[ 摄影作品 ] 摄影师拍大自然迷人景色 (2016/9/28)
[ 摄影作品 ] 摄影师拍大自然迷人景色 (2016/9/28)
[ 摄影作品 ] 博茨瓦纳上演豺狼秃鹰大战 (2016/9/28)
[ 绘画作品 ] 优秀科幻画选登 (2016/4/6)
[ 绘画作品 ] 优秀科幻画选登 (2016/4/6)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