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永川区,防灾减灾“永川模式”的运行,让当地农业由过去的“靠天吃饭”转变成如今的“看天种田、问天种田”。
永川区南大街道黄瓜山村预警中心工作人员蒋廷犀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黄瓜山村上6万亩黄花梨授粉前期,一度艳阳高照。但气象部门发现,接下来将有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预警中心迅速将这一情况发布给广大梨农。梨农们紧急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人工授粉,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忙着授粉,大幅提高了梨树的挂果率。
近年来,永川区遭遇了2006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2008年低温冰冻灾害等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损失。2010年8月,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准永川区为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体系建设示范区。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永川区就将单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拓展为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中心,形成了防灾减灾的 “永川模式”。
永川区气象局局长杨智表示,“永川模式”将灾害监测、分析研判、预报预警、应急响应、灾情统计等融为一体,形成了政府应急办、气象局、农委、水务局等众多部门全方位、一体化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联动体系。目前,该套体系的终端监测点已覆盖永川区的23个镇街,并配备了6000余名村、居委会防灾信息员、5344个预警大喇叭及110块电子信息显示屏。一旦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23个镇街的监测点将同步发出警报,所有的防灾信息员也将立即收到信息。1分钟后,预警信息便会通过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多个渠道告知农户,提醒他们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从而达到事先防范的作用。
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顾建峰认为,防灾减灾“永川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单一的气象预报服务到综合的自然灾害应急联动,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范,从事后救灾到事前预警。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要推广永川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推动全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推动全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
11月中旬,全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交流会在永川区举行。据介绍,重庆市正在大力推广由永川区气象部门创新探索出的“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体系”,到2012年6月底,防灾减灾“永川模式”将覆盖所有区县,届时重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和自然灾害预警预防能力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