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地震来了怎么办?
失传千年张衡地动仪在山西成功复原
汶川大地震最初100秒地震发展态势动画示意图
资料:地震自救手册 家庭如何避震
地震预测研究期待突破
防震减灾科普展
“7.28”抗震纪念日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方案
地震与中国人如影随形:解读中国地震带
地震监测方法和手段
家庭防震应急包里应放什么?
当前位置:首页>>地震扫描>>抗震减灾>>阅读文章
北京建全国最密集强震监测网
添加时间:2011/12/19  作者:郭超  来源:新京报  点击:2854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北京市明年将改造165个强震观测台,同时新建22个强震观测台。地震局昨天消息,目前北京具有全国密度最大的强震观测台。

  昨天,北京市地震局消息,目前全市有241个强震观测平台,传输方式有人工拨号、无线通讯两种。明年,全市将陆续开展165个强震观测平台数据改造工程,将数据传输系统升级,预计明年6月完成改造。改造完成后,强震震动信息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国家强震台网中心。

  本市已有241个强震观测台站,平均百平方公里1.4个,分布于16个区县,是全国强震观测密度最大的地区,甚至汶川地震时都有反应。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将新建22个强震观测台。届时,全市将达到263处观测台,监测部门将在台站传输改造基础上区域联网,开展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前期试验工作。

  “一般4.7级以上为强震。”该负责人介绍,强震观测台多位于郊区,一台传感器连着地下,还有一个强震记录仪。只要有震动,传感器就会将信息传到记录仪,记录仪再将数据传输出去。地震数据应用广泛,一些轨道建设、奥运场馆等大型工程都要进行强震监测和评估。

  科普

  强震观测台主要功能

  进行地震烈度速报、震害快速评估

  强震观测台网的地震信息快速发布

  大震预警与地震应急控制等

  获取地震事件数据的方式:

  人工拨号方式:传输速率低,且数据传输不稳定,一般情况下需8-10分钟完成一个台站的一个地震事件传输

  CDMA无线通讯方式:可实时监控仪器状态,在强震仪记录到地震事件后,将地震事件及时传输至监控中心

相关文章
[ 唐山7.28 ] 中国超算获戈登贝尔奖:高分辨率模拟唐山大地震 (2010/8/21)
[ 著名地震 ] 福岛地震为何还是5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2018/8/21)
[ 地震危害 ] 我国近期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水库有可能引发地震吗 (2018/8/21)
[ 地震成因 ] 有关地震的N个冷知识 (2018/8/21)
[ 科协动态 ] 市科协聘李象益教授为新科技馆首席顾问 (2015/1/19)
[ 抗震减灾 ] 十句话让你了解地震 (2014/8/5)
[ 抗震减灾 ] 资料:地震自救手册 家庭如何避震 (2013/6/27)
[ 抗震减灾 ] 家庭防震应急包里应放什么? (2013/5/1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