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女儿的环保小意识
科普类书籍读后感
关于改进板栗密植园管理技术建议
生活处处有低碳
眼睛干涩的原因与预防
如何清洗羽绒服
冬天怎样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二十余载风雨兼程 无怨无悔科普人生
夏季如何防暑降温
阅读《家庭医生报》好处多
当前位置:首页>>科普你我共参与>>原创作品>>阅读文章
关于改进板栗密植园管理技术建议
添加时间:2012/1/5  作者:赵蕊  来源:唐山科普在线会员原创作品  点击:10045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关于改进板栗密植园管理技术


  板栗密植栽培是实现板栗早期丰产,尽快效益的新型栽培模式。密植园便于管理,有利于集约经营,见效早、效益高,只要经营合理,技术到位,应该是一种成功的模式。目前看,由于多数栗农不懂密植栽培技术,用老方法管理新栗园,结果是事与愿违,收不到好的效果。

  密植园通过优种嫁接,单位面积产量很快显现。但随着树令的增长,栗园很快郁闭,光照条件恶化,树体开始极性生长,造成管理不便,产量下降。这也是目前板栗密植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不提起重视,抓紧解决,势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目前板栗密植园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技术角度提出以下管理建议,供各地实践中参考借鉴。

  一、及时间伐,解决密挤

  对于已经郁闭,无生长空间的栗园要坚决进行间伐。去掉部分密挤树,打开空间。间伐不能机械的隔行去株,应本着哪里密挤处理哪里,留强势株去弱势株,逐年间伐循序渐进,不能以砍大枝代替间伐,这样效果不会理想。因为砍大枝会造成局部旺长,越砍越旺,影响结果和树势的平衡。

  二、拉枝补空,提高光能利用率

  栗园间伐后会出现局部空间较大的情况。通过拉枝,使密挤枝补充到较大空间部位来,改善了光照,扩大了结果面积。拉枝时要注意方向和角度,拉枝角度过大易造成枝干损伤。通过拉枝尽可能的提高空间利用率,确保提高产量。

  三、缩枝控冠,保持栗园良好的结果状态

  采用缩放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冠修剪,可有效地减缓栗园的郁闭速度,保持园内良好的光照条件和结果优势。缩枝可有效的控制前端旺长,促进后部枝结果,同时为下年间伐创造条件。灵活合理的运用缩剪,可起到抑前促后,控制极性生长,更新树冠等多方面的作用。

  四、运用短截修剪、控制结果部位外移

  老式剪法在板栗修建中基本都是疏散。没有短截的手法。板栗特性为尾枝发芽抽枝结果,结果部位外移很快,树冠扩展迅速,结果松散。短截后基部芽抽生果枝和有效枝,结果部位相对集中,节省营养,树冠扩展慢,不易郁闭。同时短截枝雄花量大大减少,节省养分,幼蓬生长发育好。

  短截修剪可根据树势及栗园具体状况灵活运用。对那些弱树弱枝可全部短截,也可用轮替短截的方法。正常树可截一缓一,短截枝可做为预备枝来年结果。
五、改善营养状况,及时防治病虫害

  板栗产量的高低,关键还取决于树体的营养状况。必须加强树下土壤管理,增加肥水供应保证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充分营养。同时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树下土松草净。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树势健壮,高产优质。

                        迁西县科协板栗专家尹玉臣
                       迁西县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赵蕊


相关文章
[ 原创作品 ] 古冶区金山小学:开展森林公园植物考察实践活动 (2015/5/14)
[ 原创作品 ] 古冶区金山小学:开展科普教育进课堂活动 (2015/1/1)
[ 原创作品 ]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细心观察 (2014/7/13)
[ 原创作品 ] 唐山地区板栗简易贮藏方法 (2014/6/30)
[ 原创作品 ] 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 培养青少年科技素质 (2014/6/28)
[ 原创作品 ] 古冶区金山小学举行2014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仪式 (2014/6/20)
[ 原创作品 ] 科普类书籍读后感 (2012/12/12)
[ 原创作品 ] 生活处处有低碳 (2012/7/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