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风雨兼程 无怨无悔科普人生
----记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邢银田
刘考申
“科普是我人生路,为之付出今生无悔”。这是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科协普通干部邢银田常说的一句话。这句听似普通的话语,却道出了他甘愿用毕生精力搞科普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对事业不懈追求、不计得失的耿耿之心,也展示出科普人坚定信念执著倔强的风采。
邢银田自从参加工作时就喜欢上了科普事业。他25年如一日,默默苦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把业余时间用于科普创作,确实把“科普是我人生路”深深地印在脑海,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大半生。路虽崎岖不平,但路边千姿百态的鲜花不时向他开放,从而激励着他沿着这条路勇往直前。截止目前,已在100多家报刊发表科普文章1000多篇,其中《科普进入防非典主战场》荣获第八届河北省科协优秀新闻一等奖;《打喷嚏和“排鼻牛儿”的学问》在河北电台《科技长廊》节目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农民奔小康 信息必先行》获2004年邯郸市科普征文三等奖;《由癞蛤蟆的冬眠到人体的冷冻》、《登山观日学天文》、《甲子年润十月与人间的祸福毫不相干》、《宇宙究竟有多大》等上百篇破除迷信的科普文章被多家报刊转载;曾在《农民日报》、《市场信息报》、《山东科技报》等数家报纸发表过多篇头版头条文章;与他人合写的《灵验偏方治百病》一书,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他的事迹曾被选入《中国科普作家辞典》和《中国科普作家传略》第一卷,先后在《大众科技报》、《河北科技报》、《邯郸日报》、《科技工作者之家》、《科协论坛》等多家报刊报道;多次被省、市科协及有关单位评为先进科普工作者;最近,他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初结科普缘
1980年邢银田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鸡泽县重点小学任教研组长,并兼任课外活动总辅导员。也许此生与科普有缘,他的聪明才智在第二课堂得以充分展现。诸如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夏令营等活动,被他搞得有声有色。笔者当时也是该学校的一名教师,亲眼目睹了浓浓的科普缘造就了新型的师生情,很快他就成为全校师生最敬佩的一位科技辅导员。校园内一粒粒科技种子,在他的精心耕耘和浇灌下,一棵棵科技幼苗如逢久旱的甘雨茁壮成长。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增强了,思维开阔了,探索欲望产生了,一个个“为什么”的疑问在校园破解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当时,他所任的数学、自然等科目在全县统考中季季以较大的悬殊名列第一。同时,他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及科技知识写成适合儿童阅读的科普作品。其中,上百篇曾在《中国少年报》、《少年科普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他们爱科学》等报刊发表。他在培养少年儿童科学素质方面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承认,先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少年儿童先进工作者、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读书先进指导者。
圆了科协梦
1984年邢银田在鸡泽县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几个比较吃香部门看中了他的才华争想着要他,被他婉言谢绝了。原因是他认为与其在一个外界认为较好的岗位上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特长,这就是为了事业而不贪图虚名的一个科普工作者的真实想法。后来,酷爱科普写作的邢银田被当时任鸡泽县科协副主席董天恩发现(董天恩现已从河北科技出版社退休,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他如愿调入了鸡泽县科协,进科协时就树立下了从科协退休的想法,一干就是20多年。到科协后,他如鱼得水,聪明才华进一步释放,主动接管了《鸡泽科技报》编印工作,从此不仅是一个投稿者,而且还成为一名编审员。办报是个苦差事,约稿、改稿、校对、采访,一天到晚动笔不停。那时鸡泽县还不能印刷小报,需跑到百里之外的邯郸、武安印刷,版面设计、画版都是自己搞。正是经过一段办报磨练,使他的编采质量和科普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量科普作品频频见于报端,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农村小康科技》、《中国牧业通讯》、《中国农业产业化》、《中国棉花》、《农家致富顾问》等100多家有较大影响的报刊发表文章千篇以上。除没在台湾、香港、澳门、重庆市的媒体上发表文章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均有文章发表,其中2004年一年就发表了100余篇,并有多篇文章被多家报刊转载。现在只要在互联网上百度搜索等搜索引擎中,敲入“邢银田”三个字,就会搜索到最近各家网站转载他的部分文章,以及刊登过他的文章的部分报刊的网络版。
笔墨科普情
邢银田在科普路上艰难跋涉,至今已有25年之多,漫漫科普人生路,他总是在寂寞中寻找快乐。刚参加工作后的业余生活,他主要是以博览科技丛书、习作科普文章、传授科普知识为人生最大快乐。白天,读书搜集科普素材努力做好份内工作;晚上,时常熬到寂静的深夜,没有笑声没有音乐,但当他写完一篇小稿,内心总能听到自己唱给自己的赞歌。那时的他,不知用过多少纸砚笔墨,好在当时投稿不用把邮票贴,一封封稿件发往各地报刊社,天天都在期盼着自己的作品有个脚落。面对没有反馈的稿件,他总是不服气地再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十封稿件终于有一封投到某编辑心窝。1982年4月19日《邯郸日报》2版刊登了《降雨量是怎样计量的》,这不足200字的科普短文成了他的处女作。面对一元钱稿费汇单,他不由得潸然泪下,这那里是一元钱,分明是零的突破,是100分的擂鼓激励,是唱给他劳动成果的赞歌。正是这突破、激励与赞歌的“诱惑”,才使他情愿为科普事业奉献毕生心血。春夏秋冬无数个蚊叮虫咬、寒冷刺骨的不眠之夜,使青年时期的他,头发一根根脱落,三十多岁时在公共汽车上竟被小朋友称呼“老大爷”为其让座。如今只有四十几岁的他,陌生人开口的话题就是他的退休生活,原因不言而喻,是他经常熬夜写作,面相显老好像60多。
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2000年,他花费一万多,购置了高科技的电脑办公设备一套(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从此,他的写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坐着转椅,面对显示屏,科普人也真正体验到高科技产品带来的快乐。敲敲键盘代替以往多少烦琐工作,点点鼠标便可了解世界,疲劳时还可以玩玩游戏欣赏音乐。他不在为收集资料而东奔西波,也不在为传统的蜗牛信件而担心丢失,更不在担心因编辑看不清笔迹而把稿件往垃圾篓里搁,这一切皆是现代化办公设备催促着他在科普路上拼搏。
2002年,他自费又买了一台电脑搬进了县科协,可有少数人对他的行为还不能正确理解,讽刺他钱多没法花去单位摆阔,这哪里是他在摆阔气,要知道像他这年龄的上班人早就拥有手机和摩托车,而他别说拥有,甚至还不会用手机把电话拨,上班外出总是骑着破自行车。只因单位经费紧张他用电脑迫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便于科普写作。为了更好地利用电脑,有关电脑的报刊他自费订阅,单位的网线也是他自己掏钱接,大量的科技知识他从网上搜索,精心筛选认真编排并把简报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协,他曾将科协的年度工作制成动画片见人便播,看后的人们连声夸不错。为工作把他的打印机打破,消耗材料总是个人解决。有失必有得,在全市多年排不上名的鸡泽,2002年终于有了起色,2003年跨入先进行列,2004年再上新台阶。第四批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全市6个鸡泽就占了2个,河北省9个国家级百强农研会其中就有鸡泽。这些成绩虽然不能全归公于邢银田,但与他默默付出及电脑的参与肯定是分不开的。这就是邢银田,一个总把科普写作视为自己人生追求,在枯燥无味写作生活中寻找并享受快乐的普通科普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科普战“非典”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使全民进入防治“非典”的非常时期。在这个非常时期,出现了一些“非常愚昧”现象,诸如:“哑巴和刚出生的婴儿开口说话指导防非典”、“瘟疫天降人难治”、 “燃放花炮驱瘟神”等许多谣言。一时烧香拜佛、燃放鞭炮、巫婆神汉治“非典”、抢购风等屡见不鲜。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危的大事,必需拿起科学这一锐利武器来对付迷信和愚昧,非常时期出现的非常愚昧现象,再次说明大众的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他此时深知肩上的重任。在包村期间他昼夜奋战,利用数天时间搜集有关“非典”的发生、传播、防治等有关资料,编写了“防治非典三字经”和“科学防治非典三句半”等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易记、易传的科普宣传材料,通过县委宣传部、县防非办等单位向全县印发59000多份,该县各村的板报也书写了此内容。同时,这些文章还被《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湖南科技报》、甘肃新闻网等多家报刊、网站刊登或转载,使科学防治非典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消除了非典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心理。他还写了数千字的《科普进入防“非典”主战场》一些有较大影响稿件,从迷信抬头绝非偶然,非常时期智人也愚昧;谣言和迷信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迷信送不走瘟神,科学才是战胜非典的锐利武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科普的必要性。此稿在6月17日《大众科技报》3版《科苑纵横》栏目头条刊出,并成为邯郸市唯一荣获第八届河北省科协优秀新闻一等奖。
为加强防治非典宣传力度,发挥科协在科普方面优势,扩大科协影响,他以鸡泽县科协名义积极向报刊投稿,仅非常时期的两个多月,就先后在《河北科技报》、《湖南科技报》、《青岛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
当时,鸡泽县科协所包的村庄外出打工者有上百人,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一特点无疑使“防非”工作难度增加。依照有关规定返乡人员需被隔离21天,被隔离人员感到孤独寂寞心烦意乱是不言而喻的。此时,他巧妙地将防“非典”与科学普及融为一体,把县科协180余份《致富金桥》、《迷信害死了多少人》、《无公害蔬菜栽培》、《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等有关农村实用技术信息以及《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科普宣传手册》送到被隔离人员手中,既传播了科技信息,又稳定了大家情绪。同时,他以“报刊送到手 寂寞不再有”为题写了一篇稿件,被《市场信息报》头版采用。
在非常时期,蔬菜这种时令性较强的农产品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甘蓝出现严重滞销。作为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邢银田,心理真像火烤一样。5月22日他一晚没有合眼,以忧菜农之所忧,急菜民之所急,立即通过互联网向新闻媒体发出救急电子邮件,该稿引起市场信息报社社长姜晖明的高度重视,5月24日《市场信息报》以《甘蓝分钱不值 菜农洒泪乞卖》为标题,以《河北鸡泽县给本报发来救急电子邮件》为副标题头版头条率先刊出,就连他给编辑的信也一字不漏原文刊登了。随后《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邯郸晚报》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篇幅先后刊登。这种信息的发布对于菜农来说,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由于他在抗击非典战斗中做出了一定成绩,被鸡泽县委、县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科普务“三农”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头等大事,邢银田在科普写作中也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做文章。种养是需要技术的,只有掌握其中技术要点,方能丰产,但丰产并不等于丰收,农民劳动的最终成果是收益。市场多变无情,没有市场,便没有效益,甚至劳而无功,血本无归。但市场的多变性又可以通过信息分析来预测和把握,信息就是财富。他根据农民实际情况,不但为农民写了大量的种、养、加技术文章,还写了一些科技致富典型、市场分析、对政府的建议、农民的呼声以及一些能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文章,引导农民科学生产,使农民以科技头脑创造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几年来,他写的《甘薯切块直播产量高》、《小麦返青施尿素不讨好》、《养猪赚钱少 原因下面找》、《波尔山羊舍饲圈养技术》、《摆脱盲目生产最重要》、《要想富的快 加工脱水菜》、《组协会 建基地 架桥梁 农民得实惠发“羊”财》、《西瓜滞销的启示》、《今年种植棉花效益如何》、《农民需要特种小型收割机》、《科技下乡要以农民为本》等文章,在多家报刊和互联网上刊登。
邢银田作为鸡泽县政协委员,曾围绕“三农”及科技问题写了多件提案,其中“建议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案,获2004年度优秀提案。
科普伴人生
农村情况他非常熟悉,因为农具是他孩提时的玩具,农田曾是他迷藏游戏的场地,农活是他最早的学艺。近20多年来,为搞好农技推广,送良种、传技术、搞调查、包农户,鸡泽县的169个村邢银田已记不清去了多少趟,骑坏了几辆自行车。他坦率地说:“我总的感觉是科普之路,任重而道远。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民的科普素质还较低,需要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及全民参与。”他虽深知农村科普工作的难度,但作为农民出身的他,没有忘记当年的父母为养家糊口而累坏了身,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及全国数亿农民依然在黄土地上“淘金”, 更深知中央重视“三农”的良苦用心,时刻以实际行动来报答黄土地的养育恩。他深信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普法》的指引下,明天农村科普工作定会阳光普照,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执著无悔的追求,追求无悔的人生。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面对任重道远的科普事业,面对一天天衰老的后半生,邢银田依然以他的无比热情和聪明才智,盯着理想目标,用他那热情饱满的嗓音,沿着党的富民调,高唱农民致富歌,用手中的笔,围绕百姓关心问题,谱写“三农”新篇章。笔者衷心地祝愿,邢银田的科普文章像春天的及时雨滋润庄稼人的心田,像万能的金钥匙让农民打开一道道致富之门奔小康,像跳动的音符回响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通联:河北省鸡泽县委宣传部 刘考申 邮编:057350
联系电话:0310-7526179电子信箱:tzblk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