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露地辣椒如何使用乙烯利?
养猪中药保健配方
农业高新技术六大领域
板栗生长季节修剪技术
中国在率先大面积试种“杂交小麦”
栗树夏季剪枝知识
警报: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
盐碱地养出淡水鱼
甜玉米主要栽培技术
薯类精白粉丝加工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生命科学>>农业科技>>阅读文章
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解读中央1号文件
添加时间:2012/2/9  作者:范建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2115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正式公开发布,今年中央1号文件为什么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的一系列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农业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此进行了解读。

    记者:新世纪第九个“中央1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农村,而2012年中央1号文件又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萌山: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技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但是,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在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的基础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三化同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

    记者: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有哪些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

    陈萌山:以中央1号文件的形式统一全党意志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是首次,在科技发展进程中也是首次,有许多创新之处。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问题,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文件明确强调,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这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问题,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要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按照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在保障和支撑生产、引领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要完善激励、评价考核机制,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要大力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关于教育科技培训问题,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振兴发展农业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并明确提出要实施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地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农业科技的发展,取决于具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记者:请问1号文件支持农业科技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政策亮点?

    陈萌山: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论述、新政策、新亮点很多,其中最受广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的政策亮点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这一论述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另一个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明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是中央财政支持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重大政策突破,是基层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长期期盼,是激励和发挥他们作用的关键所在。

    记者: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门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是什么?

    陈萌山: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部门来讲,最重要是“三加快”。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着力解决制高点的问题。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水稻机插、玉米、棉花机收等攻关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加强应对农业灾害、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研发。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是加快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同时,引导鼓励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适应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需求,组织发动广大科技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三是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重点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种养大户、经纪人、大学生村官、农机手等培训为重点,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等,加强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分期分批选送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记者: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业部今年将有哪些新的举措?

    陈萌山:最主要的一项举措是今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一是全力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落实“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部署,要重点实现三个突破,即在落实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上有大的突破,在乡镇公共服务机构条件能力建设上有大的突破,在充实县农技推广力量上有大的突破。农业部今年还将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情况开展绩效考评,推动政策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条件到位、制度到位。

    二是全力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及时发布针对性强的抗灾减灾应急预案和技术指导方案,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推动落实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以多种形式继续开展科技大会战,组织全国70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实现对农业大县、重点乡村全覆盖。

    三是全力推动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今年将把加快种业发展作为“农业科技促进年”的重要着力点。制定并实施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种业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推动出台一批种业扶持政策,扶持一批骨干种子企业,探索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加强优势制种区种子基地建设,开展良种引进和展示示范,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保障明年生产用种需求,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四是全力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加大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全年1亿人次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培育500万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的目标。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农广校和科研推广单位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

相关文章
[ 农业科技 ] 2017年粮食该咋种 中央给你指明方向 (2017/2/13)
[ 农业科技 ] 温室蔬菜防冻害3措施 (2017/2/13)
[ 农业科技 ] 鸡群发病时的头部表现 (2017/2/13)
[ 农业科技 ] 茄果类蔬菜病害问答 (2017/2/13)
[ 农业科技 ] 设施果树生产中注意这些危险 (2017/2/13)
[ 农业科技 ] 厉害!不施肥、不打药,袁隆平用海水种出"红色水稻" (2016/12/16)
[ 农业科技 ] 玉米遭遇强降雨紧急补救措施 (2016/7/25)
[ 农业科技 ] 秋粮抗洪补救和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2016/7/2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