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大专毕业,怀揣着人事局的一张介绍信万分激动地来到开平区科协报到,开始了我的科协工作之旅。悠悠岁月,一晃十年过去。“十年磨一剑”,这工作的十年,我一直在忙碌着,也在收获着。我与科协之间的这份情愫是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的。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单位的领导时常这样教导我: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踏下心来,埋下身子,不怕吃苦,哪怕是一份小小的文字材料,也要细细斟酌,反复修改,直到满意。因此,我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手勤、腿勤、口勤,从不在工作中推三阻四,等待观望。记得2002年区文化广场动工兴建的时候,单位领导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向区政府请示建立科普长廊,结果得到了准许。接下来就进入了设计外观、布置内容等实质性的工作。领导连夜上北京、到周边县区选图纸、看材质构造,我也抓紧时间搜集资料,为首期布展做准备。从文字校对到版面设计全部自己动手,毫不含糊,加班加点,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设计小样改了又改,等到30米长的不锈钢高标准科普长廊矗立起来的时候, 由我经手的22块单元彩色喷图同时完成布展,涵盖了全区工业、农业及各行各业的优秀科技成果,精美高档的外观构造,活泼丰富的内容版面,都赢得了各界领导和群众的称赞,2005年底又被中国科协科普部确定为全国示范科普画廊。此时的我就如同一位打了胜仗的将军,内心装满了十足的成就感。
知足常乐,朴实无华科协人
谁都知道,科协是清水衙门,一无权,二无钱,所以科协这一特殊的单位造就了我们每一个科协人朴实无华的本性。我们不贪虚荣,不图名利,只要把工作做好,上对得起政府,下对得起百姓,问心无愧,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科协的领导也是最清廉、最高洁的领导,他们总是把工作放在首位,从不考虑个人利益。在每年的经费中,除留作必需的办公用以外,其余全部用在工作上最需要的地方。在建设社区科普画廊时,首先考虑到社区的难处,不给他们添一点麻烦,努力从社会多方面筹措资金。同时为节省费用,我们科协一班人经常不分白天黑夜摸爬滚打,自己动手制作、安装。看到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科普文艺节目的积极性如此之高,我们逢年过节舍不得给自己发慰问品,而是省下这部分钱给社区演出的老太太们购买一些纪念品以表心意。看到农民渴求技术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尽管单位经费紧张,仍拿出一部分为农户聘请专家授课、指导、讲解。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每次下乡,看到农民那一张张朴实的笑脸;每次走进社区,面对老太太们亲热得拉起我们的手话家常,此情此景,我们感到非常知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科协的办公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如今我们的办公地点迁到了新苑路区政府集中办公区,拥有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当我坐在粉刷一新的办公室里,坐在新买的电脑前,轻点鼠标,敲击键盘,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身为科协人,我倍感幸福和满足。
展望未来,我与科协事业同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科协的事业也在一点一点地由小做大、由弱变强。起初基层科协组织不是很完善,我们及时与区委组织部下发通知,对乡镇、街道科协机构、人员进一步明确。如今,乡镇有科协,农村有科普基地,有农技协会,有科技示范户、有致富带头人。街道有科协,社区有科普协会,有科普志愿者队伍,下设服务小组。科普活动月月有安排,季季有亮点,年年出新招。可以说,如今的科协工作已在全区遍地开花。今年,区科协被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被河北省科协评为“2003-2005年度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这份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科协领导的心血,也凝聚着全体科协人员的汗水。在科协这方土壤的滋养下,我这颗稚嫩的小草也在茁壮成长,先后加入了党组织,被列为青年后备干部,在工作上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身为科协人,我骄傲,我自豪。在科协这块沃土上,我将一直耕耘下去,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