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评剧花派创始人 表演艺术家花淑兰因病去世
评剧花派创始人花淑兰
寻访冀东评剧的足迹(上)
戏剧常识——评剧
唐山评剧《曹雪芹》《成兆才》(图)
评剧发展的几个时期
唐山盛开评剧之花
评剧表演艺术家洪影:痴心一片为评剧
寻访冀东评剧的足迹(下)
寻访冀东评剧的足迹(中)
当前位置:首页>>冀东文化>>评剧>>阅读文章
寻访冀东评剧的足迹(上)
添加时间:2004/12/20  点击:7117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梨园奇葩 情动桑梓
 
 
“小山”茶园里的中华评剧

虽然经过1976年的大地震,唐山“小山”在地理存在上被抹平,但历史的经过总会有记忆留存,点点痕,在唐山人的眼里,从来不曾陌生,就像京城的老天桥、津门的劝业场,庭院、老街、胡同、店铺、戏院、战争、女人,败絮与荒陌,沧凉与繁华,三教九流,烟花陌巷,传承了历史深处的魅力,彰显城市角落的沧桑。

在评剧历史的园林中,过去和未来对我们同样苍茫而新鲜。在评剧起步的岁月,小山以它的包容吸纳了其时“鄙俚”的“蹦蹦戏”。1900年初,已发展到拆出小戏的“蹦蹦戏”几进津门受挫之后,终于在贫民聚居的小山找到栖身之地,并继而有了自己的演出场所———戏院,小山与评剧的渊源发于此处日盛的大小茶楼戏院。

“永盛茶园”在评剧的诞生史上,是不可替代的词语。成兆才的“京东庆春平腔班”进入,冲破官方阻力成功公演,使这里成为评剧在城市里第一个演出场所,评剧正式作为一种新兴大型地方剧种在这里起步。抗战爆发前,评剧在小山红极一时。而戏曲事业的发展也给小山带来无限的商业盛宴。

1938年始,小山的戏曲进入最黑暗难熬的历史时段,戏院萧条,艺人流散,女艺人的境况尤为悲惨。小山的荒凉使唐山曲艺整体出现滑坡倒退的现象。

解放后,在天乐戏院的原班底基础上,唐山市实验评剧团诞生,后更名唐山市评剧团。旧社会中饱受欺凌的评剧艺人纷纷出山,重登小山各剧院的舞台。评剧在崭新的时代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1976年7月28日,小山对评剧的历史关系在一瞬间走到末端。它在评剧初生的时段给它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并一路见证了它的发展。评剧迈出的每一步都丝丝缕缕、牵牵绊绊,解不开它和小山的关联。这里,是后来成名的各大评剧班社和名角独步天下的起点。

今天的小山,已有了新的名称———“小山商品批发市场”,但它煊赫苍茫的前世,仍在人们心中徜徉无边。

 

莲花落几进津门——评剧进军城市的波折浮沉

1895年,光绪皇帝在一份奏折中读到这样的句子,“25年内,直隶发生灾荒有17个年头,其中13年是水灾,3年是旱灾,”这一年,冀东农村大饥,一个22岁的年轻人家中五位亲人因饥饿死去,无处谋生的他跟着叔父离开了苦难的村庄,到外乡去唱莲花落为生,在那个年月,三五成群的冀东农民,手持竹子板,组成小班,在他乡走街串巷,演出乞食莲花落的曲目,这些从事唱秧歌戏的民间艺人常被划入乞丐行列。那个年轻人叫成兆才,在以后的岁月里,他的名字就与评剧紧紧连在一起,当评剧被人提起。

但当时的清政府一度鄙视并禁止莲花落的活动,同行的大剧种对他们不予承认,城市的大剧院没有他们进入的大门,昔日的滦县志记载,“莲花落,俗称蹦蹦戏,昔时丐者沿街乞讨之歌曲也,嗣后,居然登台惟曲作态,鄙俗不堪,伤风败化,然市井游闲之辈,热烈欢呼,可以观世俗之升降矣……愚而贫者,趋之若鹜,是亟宜取缔者也。”

处处遭禁演的艺人在1890年前后,一进津门,希望在当时北方最大的商埠找到生存之机,但这座城市同样让他们失望,官府和上层视之若鄙俚,市郊、塘沽码头、妓馆、书馆,都曾成为他们生存的希望萌生之地,但最终难耐驱逐之累,返回唐山。

饱受欺辱的艺人在这样的情境中把莲花落革新为拆出戏,就是把曲目分开场次,演员改为第一人称叙述情节,戏剧的因素开始明显。1900年到1904年,几家大的莲花落班社带着期望和忐忑再入津门,虽然十年前情景重现,但这次,他们敲开了另一扇门———租界地的茶园戏馆,从这里进入了津门禁地。初来乍到,每一步都举步维艰,文人墨客的恣意攻击,大剧种的妒嫉、排斥,终在1906年被驻天津直隶总督一纸禁令驱出津门。两年后,清光绪帝、慈禧太后“双国丧”,一切文娱活动被禁,班社也就没了继续存在的可能,艺人被迫返乡另谋生计。

评剧的发展一时间似乎进入了死地,难有回旋转身的余地。此时的艺人们对这种濒危的曲艺做了一件事———改革,经过挫折和尝试,以成兆才为首的东路莲花落艺人把评剧带出绝境。新剧目的上演使“庆春班”声名大振,为减少官府轻视的阻力,取名为“平腔梆子戏”,民间小戏不复,与大剧种渐成对抗之势,在冀东大地首演的成功,使评剧再一次地向城市进军。

1909年,“京东庆春平腔班”在唐山的小山首演成功,几经波折后终于站稳脚跟,从而开创了评剧艺人在城市的第一个“根据地”。

 

“评剧之父”成兆才

1874年末,唐山滦南农家添一男丁,这个经常衣食无继的家庭所能做的,就是让这个孩子在12岁时到地主家做长工。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孩子日后会与流布天下的评剧艺术发生莫大的关联。

后来,滦南绳家庄的私塾“右槐堂”窗外,经常有一幼童,蹲在窗下,侧耳倾听学堂中老师讲书,还不时用树枝在地上写写划划。但每次只能听一会儿,因为他要给地主家干活,便恋恋不舍地离开学堂。他的求学历程就这样完成,曾经目不识丁的穷孩子熟读了百家姓、千字文、零星的今古奇观等古代小说,闯过了文字关。

22岁,是成兆才生命中多舛的一年,冀东大饥,他的五位亲人相继去世,孑然一身的成兆才为生计成为正式的民间职业艺人。1900年前后,冀东“蹦蹦戏”从“对口”演唱向着“拆出戏”过渡,成兆才在名师任连会的指点下,开始从事文学剧本改编和创作活动。他参与了《小姑贤》、《女开店》等剧本的改编,自行改编了《乌龙院》、《借女吊孝》等剧目,初露才艺,即为同行艺人所惊叹。

清宣统年间,被誉为评剧创始人的成兆才,曾居住在唐山小山西下坡一家不起眼的小客店。当时他每天除担负着日夜两场的演出之外,还要日夜改编创作新剧目,《杜十娘》、《花为媒》、《占花魁》、《马寡妇开店》……这些经成兆才之手改编创作的评剧剧本,为评剧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1909年,成兆才率“庆春平腔班”进入唐山,当时就住在小山西下坡穿心店,“唐山落子”在一系列改革创新后形成。

凭着有限的学识基础,他遍览人间美丑、世道忠奸,写尽国情民意、风雨冷暖,作为“戏曲作家”的成兆才将人生演绎融入剧中;而作为“评剧表演家”的成兆才同样出色,以丑见长;作为戏曲音乐家的成兆才精通音律、六面通透。他的天才,他的远见卓识,全都体现在他创作、改编、整理的一百零二部剧本中。“行帮家规,门户之见”曾被众多梨园弟子遵行,他却不以为意,创作的剧本无偿献给了评剧界同行班社。

《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后来的人们但凡提到评剧,总不免列出几部经典剧目,因为它们深种在评剧艺术的根底,这些都与这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评剧界晚辈因此而尊他为“评剧界祖师爷”。

他最终将生命与评剧连在一起,戏中灌注了他无限的精力,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五十五年的时间,有四十年的时间他生活在戏里。他早早的离去,留下了评剧,流芳人间的梨园奇迹。

相关文章
[ 唐剧 ] 唐山民俗文化瑰宝之——唐剧 (2018/8/21)
[ 皮影 ] 祖孙四代的皮影人生 (2018/8/21)
[ 评剧 ] 评剧艺术家洪影 (2018/8/21)
[ 农业科技 ] 王兰庄胭脂稻 (2011/4/21)
[ 县区动态 ] 铁厂镇举办奶牛管理技术培训班 (2009/8/19)
[ 皮影 ] 唐山市皮影和泥塑喜获“乡土奖”评选活动金奖和铜奖 (2007/7/23)
[ 皮影 ] "冀东文艺三枝花"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2/8)
[ 乐亭大鼓 ] 从小学唱戏 (2006/3/10)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