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露地辣椒如何使用乙烯利?
养猪中药保健配方
农业高新技术六大领域
板栗生长季节修剪技术
中国在率先大面积试种“杂交小麦”
栗树夏季剪枝知识
警报: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
盐碱地养出淡水鱼
甜玉米主要栽培技术
薯类精白粉丝加工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生命科学>>农业科技>>阅读文章
农业新技术推广缘何“消化不良”
添加时间:2009/2/19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点击:2269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采用农业新技术,可以说是农民改变自身目前状况的唯一出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农业科技并加大投入力度,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了可喜的情形,并将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然而,当农业专家、新农推广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将他们辛苦积累或者研究出的成果教给农民的时候,他们却忽然发现,在构建农村技术推广体系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明显的“消化不良”。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位经常亲临河南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专家,期望从中了解一些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农推体系瓦解留下后遗症 

    在采访时,记者看到一些地方已经安装上了用以普及农业新技术的电视机顶盒,在开始时很多农民表现出很大兴趣,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前来了解新技术的农民逐渐少了。陪同记者前往的专家遗憾地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听不懂专家说的是什么,甚至连最基本的农业专业术语“分蘖”都不知道是什么,听专家讲课更是一头雾水。 

    据了解,从曾经在中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之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基本上处于无组织的状态,虽说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在不断增加,相应的农业回报也让人兴奋,但是在农村仍旧存在“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老耕作习惯,严重影响着新品种、技术的高效率推广,形成了迈向现代农业的一个严重桎梏。 

    近年来,全国各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各种有效的办法试图改变这一状态,确实也取得一定效果,比如组织专家送科技下乡、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将专家的“声音”送到最基层农民手中,等等。 

    记者了解到,在基层农村,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相当迫切,他们对农业投入的那种执着让人感动,他们对“通过这些技术希望摆脱贫困面貌”的心理已经到了极致。然而,在他们轰轰烈烈地投入之后,收效不太明显的结果却让更多的人陷入了沉思,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彻底解决农技推广体系瓦解后的各种后遗症? 

    需要共同关注的紧迫问题 

    几乎是每一位经常在农业生产一线的专家都拥有这样一个共识:农民的综合素质太低导致了他们难以接受新鲜事物以及理解常规农业技术专业术语。长期从事食用菌技术推广的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员康源春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目前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很多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其中很多又是农村妇女。以前人们经常说的“三八六零部队”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农村很多青年男女都到城市里打工了,而这些人普遍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造成问题的原因很多,河南农科院棉油所所长房卫平认为,承担首要责任的应该是农村教育。他说,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导致农村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另外,农民还要承担更多的诸如修路、建校舍等投入,并且农村对教育的投入远不如城市那么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如果能够将农村的义务教育效果提高上去,就不会存在农民听不懂专家讲课的现象了。” 

    长期在河南农村推广畜禽新技术的郑州牧专畜牧工程系副教授张长兴对记者说,农民之所以听不懂哪怕是“分蘖”之类简单的专业术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这些仅有初中、小学学历的农民在离开学校之后极少去看有关书籍,他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电视,而他们看电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打发、消遣时间,对于科学知识的涉猎从不关心,因此出现听不懂“分蘖”之类的专业术语就不足为怪了。 

    另据了解,农民在各种送科技下乡活动中抢资料的事情十分常见,但是,这些资料在他们拿回家之后能够真正消化吸收转化为生产力的少之又少,他们抢回来的很多资料不是糊在墙上就是另作他用。 

    张长兴告诉记者,他曾经送给一个农民一本他写的关于养鸡的书,让他有空的时候看看。但是有一次当他被那个农民因为鸡有病请到家中的时候,却在他家的杂货棚里面看到了那本书,当时他非常失望。“其实如果那个农民能够看看那本书的话,他家的鸡就不会得那种病了,而即使得病了,看看书自己就可以解决了。”张长兴这样对记者说。 

    采访中,有人对现在的农民问题总结出了八个字“可怜、可叹、可气、可恨”,他解释道,农民对农业投资、投工都很大,但是效益却很低,按此已经可以进入小康,但是却没有达到,此为“可怜”;送科技下乡带去的资料被农民疯抢,但是一旦这些资料要买,没人花钱,而家中却放着百十元买的宗教书,此为“可叹”;专家下乡讲一些流行病发生前的预防方法,农民觉得用不着不去听,而病害一旦发生,专家让农民花钱买药防治出效果,农民说专家很有水平,而专家如果给他们讲一些可以不花钱的物理防治方法,他们则认为这个专家没有水平,此为“可气”;专家对目前国内某些行情进行分析预测,让农民掌握时机尽快致富,大部分人不听,而当一小部分人靠此发财之后,那些原来不听的人纷纷投身其中,可是市场行情变化,他们赔了,他们就回头骂专家,此为“可恨”。 

    专家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 

    “专家越大,专业水平越深,他的讲课方式农民越接受不了。”这是记者在采访时房卫平说的一句话,他解释说,很多的大牌专家往往理论掌握得很深,但是缺乏和农民的交流,不了解农民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对农民素质进行准确的定位,因此很难受到农民的欢迎。 

    对于目前的状况,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技术推广是非常必要的。“给农民讲半天不如让农民看一眼”,这是张长兴的经验之谈。他认为,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声音、动画等形式让农民可以非常直观地接受、很容易就可以看懂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专家在去农村的时候能够带上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就显得很重要。 

    记者在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见到该所的技术总监段敬杰,他刚从新乡赶回来,和他交谈的过程中,寻求帮助的农民打来的电话多次打断采访。记者在2005年也曾和他一起去安阳,在农村,他属于那种农民最喜欢的“红人”,农民很喜欢听他讲课。他认为,有些专家研究的确实太前沿,又不经常下乡,与农民的生产实际不接轨,这样的内容灌输给农民肯定收效甚微。 

    “中国历来讲究‘射箭看靶子,唱戏看观众’,农民需要啥就去讲啥。”段敬杰说,“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农民的土话深入浅出地给他们讲清楚”,只有做到了这些,“无论到哪里农民都认识他,有事就会想着他”。记者也曾随康源春一同下乡,在农村,他都是采用农民的语言如同聊天一样讲课,给农民具体操作食用菌的规程,这样,无论农民是否有文化都可以听得懂、学得会。他说,有些专家下乡给农民讲课如同给学生讲课,或者把给本科生、研究生讲课的东西讲给农民,这样不贴近农民的方式农民接受不了也不欢迎。 

    针对这样的问题,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听到了一些可实施的解决办法。河南农科院解宗方告诉记者,目前农村最缺的不是专家,而是将专家知识、课本知识加以转化的农民,这样一部分人承担着改变“从事农业的人员素质都不高的传统观念”为“从事农业的人员不仅懂技术会生产,而且会经营管理、懂市场运作的新观念”的责任,他们就是将来农民身边可以随时找到的“土专家”。 

    房卫平指出,其实目前农村最缺少的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这些人员可以和专家结合,将专家的知识消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传授给农民。康源春表示,他在河南汤阴等地的食用菌基地培养了一批由他传授知识成长起来的农民技术骨干,他们直接对当地农民种植食用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该产业的迅速发展。 

    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解宗方对记者说,我们必须意识到培养农民技术员的迫切性,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如何让“农村能人”活起来,起到“传、帮、带”的示范作用,如何将农民技术员、“土专家”等“农村能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目前,由康源春提供技术服务的汤阴县已经走上了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道路。记者了解到,“政府+专家”是引导汤阴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这样的形式中,无论是前期的培训还是后期形成规模后为农民提供可靠信息、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政府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该县蔬菜办主任杜树旺告诉记者,该县政府每年投入3万~5万元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负责全县每年上千万元产值食用菌的信息采集和销售。 

    在汤阴,这里的专家不仅有康源春这样的省级专家,还有他培养的那些经常驻村的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在政府组织的一些大型培训中,参加人员不一定是最需要的农民,而最需要的农民也不一定能参加,所以农民技术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去年,康源春被河南省科协派往许昌一家大型食用菌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原来也是一位种植食用菌的农民,后来他将产业链延长,目前形成食用菌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并带动周围农民踏上了致富路。这就是解宗方说的“农村能人”活起来后起到的“传、帮、带”示范作用。张长兴认为,目前紧要的工作是要改变农民的一些观念,通过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农民的致富欲望,之后逐步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带动一方致富。 

    刚刚从阿根廷考察回来的房卫平给记者讲了他的见闻:阿根廷有一个全国性的农业协会,这个协会虽没有国家的任何投入,但其甚至可以影响国家农业政策的制定,完全靠收取会员的会费发展壮大。他们为会员提供农业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内容。协会组织中有很多经济学家,这些人靠着他们的知识帮助农民致富,从中受益的农民都是主动加入并交纳会费。同时他还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也有同样的协会组织,该组织甚至拥有GIS卫星系统,通过这些他们可以给农民提供比如治虫方面的信息,刚开始他们免费为农民服务,到一定时候他们就需要农民加入并交纳一定的会费才能享受这样的服务。 

    “因此要解决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还应该加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协会组织。”房卫平说。 

    其实农村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在记者的采访中,专家们也说出了他们的心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踏踏实实地认真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这考验着农民、专家,也考验着各级政府,只有真真切切地想着农民、想着农村,设身处地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中国的农业才有希望,才有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 农业科技 ] 2017年粮食该咋种 中央给你指明方向 (2017/2/13)
[ 农业科技 ] 温室蔬菜防冻害3措施 (2017/2/13)
[ 农业科技 ] 鸡群发病时的头部表现 (2017/2/13)
[ 农业科技 ] 茄果类蔬菜病害问答 (2017/2/13)
[ 农业科技 ] 设施果树生产中注意这些危险 (2017/2/13)
[ 农业科技 ] 厉害!不施肥、不打药,袁隆平用海水种出"红色水稻" (2016/12/16)
[ 农业科技 ] 玉米遭遇强降雨紧急补救措施 (2016/7/25)
[ 农业科技 ] 秋粮抗洪补救和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2016/7/2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