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村有这样的好日子过,就是和城里人都不换哪!"这是来自丰润区沙流河镇沙流河村一位大妈质朴真诚的话语。
凡是到过沙流河村的每一位来客,都有一种置身于现代都市的感觉,清新典雅的住宅小区、气派整洁的村办大楼、欢声笑语的幼儿园、能容纳3000人的农民文体馆等,这些都使你很难想像是在北方的一个普通的农村。
2008年,这个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5个亿,集体收入1100万元,人均纯收入7300元,而使村子富起来、带领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正是村党总支书记刘开地。
远见卓识壮集体
1985年,34岁的刘开地从部队转业回乡时,当时村子集体经济涣散,集市上欺行霸市,因为村子穷,小伙子连娶媳妇都很困难。然而,面对重重困难,身负父老乡亲殷切厚望的刘开地并没有退缩,凭着一股韧劲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接过了这个没人敢碰的破烂摊子。
随后几年,他组织村里的干部群众北京、山东、河南等先进地区,边参观学习边做市场调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上优秀项目、引进优秀人才战略,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村里先后建起镁砂厂、塑料制品厂、轧钢厂、塑料编织厂、水泥厂等十多个村办集体企业。2005年全村集体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6亿多元,村办企业利税1500多万元,村里组织成立了沙流河集团,使集体经济的力量更加壮大起来。村集体出资把村内所有街道全部修上了水泥路;村里建起农民医院,群众看病只收基本药费,并承担村民的合作医疗保险;老年人60岁每月发给100元生活补贴;孩子考上大学发给1300元奖学金;村里每年为群众分红等,村民从集体经济的发展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依靠科技办园区
集体经济的发展使沙流河富了,这时的刘开地深知,要发展农业生产,单靠种植传统粮食作物是不行的,只有依靠农业科技的支撑,才真正能使父老乡亲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从1998年起,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村里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成了180亩的棚菜种植园区,进一步推广沼气池,搞好沼气的综合利用,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瓜果、花卉生产。在建设科技园区的同时,组织科技大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1999年就有6户村民在棚菜园区建起9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平均一亩暖棚可获纯益1万多元。2001年村里又投资3万元扩建成百亩蔬菜基地,棚菜面积迅速发展到138亩。2002年菜农的棚菜种植又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无公害生产。在棚内建设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的沼气池。菜农不仅种菜,而且在棚内搞起了养殖。为了让农户放心大胆的用上新能源,请市农研所王永存讲师、区能源办技术人员到村讲沼气使用技术。如今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沼气池40座,年平均每个棚纯收入近万元。
富裕起来的村民住进了村里统一规划建起的别墅、居民楼村里组建了环卫队,每天清理街道和住宅小区垃圾,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建立了高标准幼儿园和卫生室,全村实现了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户户通。
新农村倡导新民风
物质上富裕起来的乡亲,在精神文明、文化娱乐方面要求会更高,物质、精神齐发展才能合上新农村的节拍。此时的刘开地,更没有忘记为大伙准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大餐。
村集体先后累计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文体馆、图书室、广播室、灯光球场、信息网络中心,组建了篮球队、武术队、秧歌队、花会队和农民合唱团,经常组织村民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标兵、尊老敬老模范户、种养加各业模范户等评比活动,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
昔日的破烂村庄随着村民富起来、火起来的好日子,名气也是越叫越响。全国各地平均每年到该村参观学习、观光旅游的人数达6000多人。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河北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到村视察,并对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开地也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如今的沙流河村、沙流河人,在这个有着情系乡亲、勇于开拓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的带领下,相信生活的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