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牛所这个词在“三鹿事件”之前还不为老百姓所熟悉,但在这之后渐渐被人们特别是滦南安各庄镇铁匠庄村的奶牛养殖户所接受,因为在铁匠庄确确实实的建起了一座现代化设施齐备的奶牛托牛所(养殖场)。该托牛所投资130万元,占地50亩,畜栏能力600头。7月24日,滦南县副县长胡得宝来该托牛所调研时对托牛所做了如下评价:托牛所是架起农民致富的金桥,政府应大力扶持。
历史的发展给了我这个机会
杨希田,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满脸的皱纹写满了沧桑。谈起兴建养殖场,他的一句话就是,“是历史的发展给了我这个机会”。老杨一生从事过很多,走南闯北,经历了很多。前几年奶牛发展迅猛,老杨加入了收购散奶的行列,四处游走收购,哪家收购企业出价高就交给哪家,这样一来不但奶量没法保证,质量更是没法保证,盈利自然也是没准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老杨说服家里人,投资26万元在自家庭院里建起了一座挤奶大厅,方便周边群众牵牛来此挤奶。这样一来,不但省去了他的奔波之苦,而且奶的质量也有了保证,收购价一下也提了上来。老杨在考察了多家收购企业后,毅然选择了蒙牛,这个选择没想到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老杨一贯守法经营,恪守行规,不但受到养殖户的好评,也受到收购企业的青睐。正当老杨的事业一路中天的时候,在他考虑如何做大做强的时候,奶牛养殖业的寒冬到了,突来的“三鹿事件”给了他当头一棒,整个牛奶销售成了大问题。先是收购企业减少收购量,接着就是企业拒收,虽然政府出面补贴收购企业,可是那也是杯水车薪。眼看着投入的资金要打水漂,家人开始埋怨起他来。老杨嘴里不说,可也愁在了心上。“国家不能这样看着老百姓不管,总会有政策的。”老杨在心里反复说着。
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危机后必是新生。一道曙光从东方亮起,给老杨指明了方向。
党的利好政策让我重新站了起来
了解情况老杨曾感慨的说,“我是在党的利好政策下站起来的,没有政府的资助也没有我的今天啊!”
一年之计在于春,机遇也是从这时开始的。09年春县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鼓励农民兴建奶牛养殖场或托牛所,财政上给予补贴,对购买大型挤奶设备的给予补贴。看到优惠政策后,老杨又坐不住了,老伴看他又要折腾,下了死命令,“你要再这么折腾,就自己过吧。”老杨只是付之一笑,给老伴描绘着蓝图:一排排整洁的饲舍,牛儿悠闲的在活动场中听着音乐漫步,工人们有序的工作着,斩新的挤奶设备排列着……
设想归设想,老杨把想法拿到家庭会议上讨论,儿子当时也是持反对意见,“咱们前年投进去的还没回来呢,你拿什么建,拿什么买牛啊。”是啊,老杨不是没想过,建一个存栏500头的养殖场,只购买奶牛就得400万,砸了骨头也不够啊。还是儿媳妇有远见,“咱们没资金买,可以把大伙的牛牵来啊,政府不是扶持托牛所吗,咱们就建一个托牛所,怎样?”
一语惊起醒梦中人,老杨一拍大腿,“对呀,就这么办,咱们再出台优惠政策,让大家把牛牵到咱们的养殖场来,办它一个托牛所。”有了目标,一家人开始忙了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建设当中。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我才建设的如此之快
站在宽敞的养殖场大院里,看着饲奉自家牛儿的农户忙碌的身影,老杨会心地笑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快,从4月28 日动工开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养殖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期间的辛酸与苦辣又有谁人知啊!一说起这个老杨就特别激动,“没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各部门的大力协助,我这个养殖场这么快是建不起来的。”
牛场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选址,按照畜牧局的规划,建一个存栏规模在500头的养殖场,占地最少得40 亩,而且还不能靠近公路、村庄。村内没有现成的地块,只能采取从农户手里兑换或是流转的办法。在经过一番选址勘查后,由技术人员最终确定在村北靠近双龙河的地方,规划面积50亩。老杨在这块地上不知走了多少回了,摆在眼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与这块地上14 户做工作,让他们顺利的进行土地流转。面对难题老杨并没退缩,而是不辞辛苦的深入农户中做起了工作。这期间村委会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用老杨的话讲,没有村委出面协调,我再做工作也是白搭的。
牛场能够顺利建设的保证就是资金。老杨虽然自筹了部分资金,但放到养殖场的建设上那是杯水车薪,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老杨找到了镇党委王书记。王书记在详细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对老杨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加以鼓励,答应在资金协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王书记的协调下,首批50万资金到帐,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合格的规划,详细的计划及科学的管理规范是办不成养殖场的,这一点老杨早就想到了。他多次跑县畜牧水产局找领导协调,找技术人员请教。这期间局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责成畜牧科给予全盘指导与合理规划。正因如此,养殖场内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草料间、养殖区、活动场、挤奶厅、病牛分离区等座落有序,排列科学。漫步在场区内,你会感觉到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象:浑身洁净的牛儿在活动场内或卧或立,或漫步或嬉戏,或吃草或饮水……到挤奶的时间,栏门一开,牛儿有序的走入挤奶厅,到各自的部位站好等待挤奶。
“是科学的管理让我们走上了正轨”
“畜牧局技术人员给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操作规程与科学管理措施,有了这些致胜的法宝,我们的养殖场才会久盛不衰”老杨在谈到管理时如是说。对于一个企业,严格的管理是生存之本,老杨明白这个理,也是这样做的。
进入场办公室,你会看到墙上一字排开的各种规章制度:《奶牛入场需知》、《入托管理办法》、《奶牛养殖场管理制度》等等,在档案柜里存放着《用药记录台帐》、饲养档案、消毒记录、免疫档案、兽药使用记录,养殖场与收购企业签定的《鲜乳收购站质量安全承诺书》。老杨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养殖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凡入场的奶牛先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托,对入托奶牛实施档案化管理,每一头奶牛都要编号造册,建立档案,记录奶牛消毒、免疫、用药、产奶量、生产等各项记录。下一步我们打算购置电脑,实行电脑一体化管理。”听着老杨这种坚定的语气,相信每个入场的奶牛养殖户都会放心。
墙上贴的,档案里存的可不是摆给外人看的,实际运作上老杨也是这样办的,他看起来和蔼可亲,但做起事来,在养殖场的管理上可是雷厉风行啊。在谈起这个话题时,一个养殖户说了一件事,那是刚建场之初,老杨的一个本家叔叔把牛也牵了来,但老杨知道这头牛刚刚用抗生素治的病,场里有规定,用过抗生素的牛绝对不能进场挤奶,而且带病进场,万一传染别的牛可不是小事。老杨对此一口回绝,对叔叔说,“养殖场虽然是我的,但更是大伙的,我要对大伙负责,病牛一律不得进场。”
在老杨的苦心经营与严格的管理下,场内所有牛生长健壮,产奶量高,而且每批次的鲜奶全部合格。“牛奶质量是我们最关心的,但老杨这我们是最放心的。”蒙牛公司驻场技术员王宝军如是说。
在谈到公司的发展上,老杨侃侃而谈,“下步我们将把饲味的秸杆饲料改成压块饲料或是青贮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喂成本;奶牛活动场实现全部沙化,并定时播放音乐。半托只是一个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全托,彻底让养殖户从中解放出来,放手去干蔬菜产业或是别的行业,就像钱存入银行挣利息一样。而且奶牛全部进场以后,村里的卫生也会好起来,再也不会有粪便满街堆,蚊蝇满街飞的落后局面,村里面貌会得到改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