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露地辣椒如何使用乙烯利?
养猪中药保健配方
农业高新技术六大领域
板栗生长季节修剪技术
中国在率先大面积试种“杂交小麦”
栗树夏季剪枝知识
警报: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
盐碱地养出淡水鱼
甜玉米主要栽培技术
薯类精白粉丝加工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生命科学>>农业科技>>阅读文章
打好第一代棉盲蝽歼灭战
添加时间:2010/6/23  来源:河北科技新闻网  点击:2277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6月12日笔者在故城县北袁村一块棉田发现,第一代棉盲蝽(主要是绿盲蝽)的成虫已迁飞进棉田为害,比往年约晚一周。该棉田虽播种较晚,但密度较大,长势茁壮,叶片较大,又间作有绿豆,正是棉盲蝽迁飞的首选地。棉苗受害株率已达20%以上,典型的初期受害症状是嫩叶有黑点和黑斑,这是全年防治棉盲蝽的最关键时期,因为此时成虫尚未产卵,如果将刚进入棉田的盲蝽消灭,则可大大压低害虫基数,做到主动治虫。幸好棉田主人于6月11日发现后立即用了药,我们在田中没有发现活虫,而在相距不太远的庙灵村,则发现了被害棉苗和仍在活动的成虫。

    一、发生规律各块地情况不同,发生棉盲蝽的早晚和轻重也各不相同。最早受害的地块是长势较旺、密度较大、或间作绿豆、周周树木和杂草较多、或有插花麦田、或离村较近……这类棉田要严加防范,每日清晨仔细观察嫩叶和嫩尖,如发现黑点黑斑立即准备用药。棉盲蝽在棉田不是均匀分布,一般靠近地头地边、麦田、杂草、树边先发生,一株受害后,相邻三四株相继受害,这很可能是一头棉盲蝽所为。这种地方就是喷药的重点。其它未受害处,则可一喷而过。如果经仔细检查,未发现受害棉株,说明棉盲蝽还未进你的棉田,则先不要喷药,不要人喷亦喷、盲目治虫。

    二、选好防治时机喷药治虫的黄金期是嫩叶发现黑点和黑斑,而尚未出现大量破叶之前,这样可以把进入棉田的棉盲蝽歼灭在产卵之前,以绝后患。但此时正是麦收期间,容易被忽视。喷药最佳时间是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此时棉盲蝽多出来活动觅食,暴露在外边,阴天则全天皆可打药,打药方法从上往下打,以保护生长点为主。打完药第二天早晨再仔细检查一遍,如被害棉株处找不到残存活虫,就是治得比较好了;如果还有活虫,则应继续补喷一次,务必将其歼灭干净,不使其产卵繁殖,留下后代,使全年治虫工作处于主动,既节省人工、农药,又可保护棉花不受害。

    三、防治要领一是及时检查,掌握棉田内的害虫分布情况;二是发现嫩尖嫩叶有黑点黑斑立即喷药防治,切莫贻误了治虫最佳时期。如果等到发现很多破叶再开始防治,则棉盲蝽已在棉株上产卵,以后就治不胜治了,所以要求“治黑不治破”。一头绿盲蝽雌虫寿命30多天,可产卵300粒左右,单粒产在嫩叶、嫩茎、嫩柄表皮之下,不易发现,打药也不易杀灭,将不断有若虫孵化而出,虫龄大小不齐,世代重叠,很难再全面杀灭,这就造成被动治虫。绿盲蝽进入棉田,可繁衍3~4代,棉花打顶后以为害棉铃为主,直至棉株各部分老化后才离去。相比之下,现在这一代成虫,迁入棉田时间比较集中,只有一个世代,虫龄也比较整齐,看似被害株较多,但虫量不大,不仅是最重要的防治时期,也是最有利的防治时期。只要掌握好上述要领完全能做到主动治虫。一些棉农的治虫实践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 农业科技 ] 2017年粮食该咋种 中央给你指明方向 (2017/2/13)
[ 农业科技 ] 温室蔬菜防冻害3措施 (2017/2/13)
[ 农业科技 ] 鸡群发病时的头部表现 (2017/2/13)
[ 农业科技 ] 茄果类蔬菜病害问答 (2017/2/13)
[ 农业科技 ] 设施果树生产中注意这些危险 (2017/2/13)
[ 农业科技 ] 厉害!不施肥、不打药,袁隆平用海水种出"红色水稻" (2016/12/16)
[ 农业科技 ] 玉米遭遇强降雨紧急补救措施 (2016/7/25)
[ 农业科技 ] 秋粮抗洪补救和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2016/7/2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