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疫病是番茄的重大病害,流行性很强,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发展迅速,难以控制,造成大面积毁灭性危害。
症状识别:
幼苗和成株均可染病。幼苗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迅速向叶柄和茎部扩展,使之变细呈褐色坏死,幼苗萎蔫死亡。成株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茎秆,严重时也为害青果。通常先从下部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侵染,发病初期为灰绿色小点,后变成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色,坏死,逐渐扩展至半个叶片或全叶,湿度大时,叶片背面病健交界处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叶柄、茎秆和花絮染病,形成不规则形褐色大斑,稍凹陷,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生灰白色霉层。果实受侵,在果表面形成不规则形褐色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病害的发生:该病菌是一种强寄生菌,在活的寄主上寄生才能长期存活。在生产中,病菌主要在保护地西红柿、茄子上为害过冬,也可在储藏的马铃薯块茎中越冬,由气流或雨水传播至番茄上引起发病。凉爽、昼夜温差大、湿度高适宜发病。病菌生长温度10~25℃。田间发病早晚、病势发展快慢与降雨早晚、雨量多少、田间小气候湿度高低直接相关。田间相对湿度长时间在75%~100%,病害将可能流行。田间植株茂密,通风透光不好,地势低洼,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幼嫩,病害发生重。
防治措施:
预防和控制晚疫病的发生,要在选用抗病品种和合理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田间调查,及时发现病株并进行药剂防治。
具体方法有:
1.种植地适当远离马铃薯、茄子和普通番茄。
2.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垄背宽100厘米,沟宽45厘米,沟深25厘米,将垄背整成拱形,便于将雨水及时流至沟中,垄背上覆膜,在垄边种植2行。每亩1800~2200株。
3.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合理浇水,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4.从开花前开始,随时进行田间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病株(或病叶),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决不能怠慢。喷药要均匀、雾细、周到。选用的药剂有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可以使用(丁子香酚) 番茄、马铃薯、芋头、茄科类晚疫病特效治疗剂加鑫盛绿源一袋20毫升兑水1000—1500倍、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药。 最好不同药剂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