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载人航天神经中枢:北航控制中心
飞越器拍摄的撞击彗星全过程
飞机家族五兄弟过五关斩六将
美宇航局吉祥物变身“太空小鸟”
美俄联手打造人类第一艘太阳帆飞船首航
阿波罗登月计划
“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
美国的航天中心
俄将免费把两名美国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为助“哥伦布”欧地面控制中心正式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空间探索>>航空航天>>阅读文章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神六”明年发射
添加时间:2004/12/29  点击:2022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在太空运行27天后,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于9月25日成功返回地面。

    这是我国自1975年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以来,成功回收的第19颗返回式卫星,专家指出,我国的卫星回收控制技术日趋成熟。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19颗返回式卫星全部成功回收,以及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几十年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960年2月,我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尽管那次火箭飞行的高度只有8000米,但却为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我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十几年之后,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而2003年10月16日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我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圆满完成了各项科学实验。

    据统计,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至今,我国已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了太空,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逐步形成系列,我国空间技术开始走向产业化。”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有关人士说。

    据介绍,我国已先后发射了7颗自行研制的通信卫星。目前共有多颗通信卫星在轨运行,广泛应用于无线广播、数据传输、移动通信等领域。其中,卫星电视和广播使我国电视和广播的覆盖率均达到92%以上,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实现了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覆盖了世界98%的人口地区。

    自1988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我国已发射了四颗极轨气象卫星和两颗静止气象卫星。我国的气象卫星已经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防灾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致力于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20多年来,为加强对国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先后发射了17颗返回式国土资源调查卫星,采用光学遥感技术对我国的土地、农业、海洋、森林等资源进行多次重复调查和动态检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独立发展并掌握卫星载入和回收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飞天”“奔月”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继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后,我国将于2005年发射“神舟”六号飞船,航天员将在太空中操作仪器,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此外,我国还将在2007年以前发射首颗绕月卫星

相关文章
[ 航空航天 ] “天宫一号”与“神舟”系列飞船空间应用系统成果丰硕 (2013/11/15)
[ 科技前沿 ] 科学家观察到超低温条件下的液态水 宇宙中或存在 (2013/10/10)
[ 航空航天 ] 天地往返工具成就太空传奇 (2013/5/31)
[ 航空航天 ] 太空垃圾:亟待拆除的“定时炸弹” (2013/5/3)
[ 航空航天 ] 关于太空飞行,那些美丽的误会 (2012/6/21)
[ 航空航天 ] “中星2A”卫星成功发射 (2012/5/28)
[ 航空航天 ] 美宇航局吉祥物变身“太空小鸟” (2012/5/15)
[ 航空航天 ] 宇航员太空展示吹泡泡游戏:无重力大泡套小泡 (2012/5/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