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丛矮病也叫“座坡病”,是灰飞虱传播的,全生育期都可侵染,染病越早减产越重。特别是靠近环境复杂的地块,如道路、树地、河沟边及小块成条麦田,出现了局部小麦丛矮病的重发区域,感病的小麦严重矮缩,致使小麦减产一至二成,严重的达五成以上,甚至绝收。小麦丛矮病目前无药可治,治虫防病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因此在小麦秋播阶段一定要早防、综防小麦病毒病。
一、发病过程 小麦丛矮病属病毒病,病原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由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吸取寄主植物上的汁液后不能立即传毒,需在虫体内经过一个循回期才能传毒。灰飞虱一旦获毒可以终生传毒,但不能通过卵传给后代。冬麦区灰飞虱秋季从带病毒的越夏寄主上大量迁飞至麦田危害,造成早播秋苗发病。带毒若虫在杂草根际或土缝中越冬,次年迁到麦株上危害。小麦成熟后灰飞虱迁飞至自生麦苗等禾本科植物上越夏。冬小麦播种过早,夏秋多雨、冬暖春寒,以及邻近草坡、杂草丛生的麦田,发病重。
二、危害症状 一般在小麦二叶期出现症状,从叶基部开始,出现叶脉间褪绿或叶基发黄并逐渐向叶央扩展。发病较轻的在叶脉间出现断续的短而纤细的黄白色或淡黄色条纹或黄色条纹;发病较重的,条纹不受叶脉限制,从叶甚至叶尖形成1~3条跨叶脉平行褪绿条纹,叶脉呈黄色,矮化不显著,能部分抽穗;严重的,植株矮小,夜色变黄,新叶不能伸展,细弱针状,分蘖增多,不抽穗。有些表现为根系分根少而粗短,并有褐色坏死,这类病株越冬前常常死亡。
三、防治措施 防治小麦丛矮病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
1.农业防治。重病区应压缩小麦与玉米、棉花的套种;种麦前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虫源和毒源;适当推迟播期。
2.药剂防治。消灭毒源和传毒灰飞虱是控制病害的主要措施。冀东地区10月5日前、冀中南地区10月10日以前播种的,棉麦间作的,靠近路边、地边、沟边的要重防。当田间有80%以上小麦出苗至小麦二叶一心时用第一遍药。若麦田周边有闲散土地,防治时应多喷1~2米保护带,减少灰飞虱传毒机会。第二遍用药要间隔6~7天,一般选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或用10%的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每亩250克,或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每亩150克,或10%吡虫啉每亩用10~15克,均加水50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