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唐山特色的老龄产业体系的几点建议
唐山市老科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这是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简称“五个老有”)为中心的老龄产业将成为一种趋势,构建具有唐山特色的老龄产业体系势在必行。
一、唐山人口老龄化及老龄产业的现状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唐山户籍总人口达到735万,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08.96万,唐山老年人数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11%,高出全省平均数,且以超过3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年增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政府养老为引导、家庭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模式,共建有各类养老机构168所(其中民办79所);投入8400多万元初步实现了市民中心建设全覆盖,投资1.2亿元建成了5100多个村民中心;启动了“城乡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建成75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了“12349”养老服务热线和“一键通”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全市建立各类老年学校172所,累计结业学员3.37万人;修建了广场、公园、活动中心、各种场馆等60多个,成为休闲、文化、体育活动的健身场所;免费发放《老年人优待证》实现,各项优待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尽管唐山老龄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受到老龄化的冲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
二、唐山老龄产业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目前的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农村敬老院和民办养老机构总床位数为29.1万张,与需求量不成正比;专业服务人员数量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民办养老机构运行困难,能够自负盈亏略有盈余的只占9%,亏损的占40%左右。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多数地处偏僻,规模较小,设施陈旧缺乏,入住率不高,城乡差距又较大。
第二,养老服务供应不足。供需严重不平衡。在居家养老的城市老人中,约48%的老人有各种各样的服务需求,就业人员与服务需求比例一般为 1:5 左右。在专业化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中,2~3 张床位就需要一名护理人员。社区的养老、助老服务与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相距甚远,存在观念认识不到位、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等问题。
第三,养老保障网络亟待完善。占人口2/3的农村老年人主要还是通过家庭赡养,城市老年人很多也享受不到公共养老体系的保障,多数人仍然依靠其子女赡养。
第四,老年产品产业化程度低。市场上老年产品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供给短缺,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大中型商场大都没有设置老人用品专柜或专区,批发市场老年产品鱼龙混杂,其中不乏“三无”产品,缺乏高科技产品和高质量品牌的产品。
第五,老年文化生活等需求不能满足。老年人由于娱乐健身场所少,只能在家、马路或公园健身、娱乐,在教育、保险、金融理财、终极关怀等高层次的老年服务供给上与需求存在的差距更大。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对发展老龄产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统一的规划、宏观的决策与指导。不少已涉足老龄产业的企业,在用地、财政、税收、信贷、收费等方面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扶持,优惠幅度小,执行不到位。二是资金来源渠道少,投入资金不够,缺少足够的资源整合。三是政府、市场、社会分工不明确。老龄产业定位不明晰,带动经济和就业的局面亟待形成。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尚未建起来。四是缺乏规范管理,缺少行业标准。五是对老龄产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三、发展唐山老龄产业的建议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做好统一规划设计
各级政府都应将老龄产业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各级老龄工作办事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老龄产业协调发展委员会,制定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发展老龄产业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分工,协调联动,形成统一指导、促进和发展老龄产业的工作体系。制定具有唐山特色的“唐山市老龄产业规划发展目标”。应按照政府宏观指导与管理,多种力量兴办,全民关怀的方针;参照国内外发展老龄产业的经验和做法,特别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提出老龄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及其保障措施等;增强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还要制定发展老龄产业的指导文件,出台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持、税费减免、信贷优先、吸引投资、项目审批、劳动保障等政策。
2、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建立养老服务体系
第一,以搞好养老服务为基础。巩固发展和完善已形成的“政府养老为引导、家庭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模式。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经济收入、消费习惯等方面情况,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开办以养老为龙头,生物制药、医药保健、体育健康、心理治疗、饮食营养、老龄养生等新型产业,引进集医疗、护理、老年养护、教学及科研一体化的新型健康养生服务模式,推动养老产业集群发展。
第二,以发展老年消费市场为载体。培育老年市场,加强宣传与引导老年人转变消费观念。鼓励、扶持企业开发能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消费产品。将开发老年产品市场列入政府经济发展计划,并予以税收上的优惠。进一步发展老年教育,培育休闲文化市场,逐步开发新兴的老龄产业。
第三,以兴办老年服务机构为依托。老年服务业应以不同形式、档次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复医院、老年健康中心等为重点,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参照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建造一二个专供老人居住的尊老社区。
3、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社会闲置资源,进行改制和改造,鼓励租赁或销售给相关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或个人开办的为老服务机构,政府给予相应补贴。突破现行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有利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要打破所有制界限,继续发展“公办民营、民办民营”等经营业态,公办、民办机构一视同仁,享受相同待遇。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探索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4、加强投入,规范管理,提高养老产业水平
首先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机制。财政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投入,完善养老基础设施,设立老龄产业的专项发展基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实现多元投资主体,变政府投资为政府与社会投资相结合,走社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其次政府要进行宏观管理,政策指导,把民办老年福利机构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加强对养老机构规范性管理,不断提高老龄产业水平。第三要建立健全老龄产业管理办法、配套法规和行业标准,形成政策法规体系,使老龄产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5、不断探索,加大宣传,培养老龄产业人才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发展老龄产业的重要意义和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制定培训计划,对从事老龄产业的人员进行培训。注重引进专业人才,使老龄产业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引导年纪较轻、身体尚好的老年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补充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