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建设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水危机在我市表现日趋严重。我市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九分之一,已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随着首钢搬迁我市和曹妃甸大港的相继建设开工,我市水的消费量会更大。本文在对唐山市近二十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开发空中水汽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市的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提出建议性意见。
一、我市水资源现状
陆地水资源是由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三部分组成。目前我市水资源总量为33亿立方米,人均38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九分之一,远低于国际最低标准线1000立方米,也低于国际上规定的生存最低标准线500立方米。随着我市经济发展,预计到2010年全市将缺水28亿立方米以上。
我市水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大气降水呈逐年下降趋势。五六十年代平均为727毫米,七十年代为695毫米,到八十年代减少到664毫米,九十年代仅为615毫米,且旱涝年际变化较大,多暴雨形式出现。径流加大,水的储备和利用率低。2、水污染严重。据水利部门调查,全市大小河流70余条,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3、水意识淡薄。用水观念、工业用水无度开采,无章可循,有章不循,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二、开发空中水汽资源是解决我市水资源匮乏的有效的科学方法
多年来,人们在开发利用陆地水资源,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时,往往只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忽视了大气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而在地球的水循环中,大气水的更新周期最快,其循环周期为8天,即一年可更新45次,和地表水及地下水一样,大气水是陆地水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气候本身的变化,大部分地区的地表水匮乏,地下水位下降,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多年的潜心研究,集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开发利用空中水汽资源是解决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有效手段。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我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相继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人工增雨作业的综合效益已经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同时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4年温家宝总理就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做重要批示:我国干旱少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很重要。搞好这项工作关键在完善机制,提高效益。大量科学试验表明,通过科学方法对降水云体实施增雨作业,可增加20-50%的降雨量。据对大气水汽分析研究,经过我们上空的水汽资源只有不到15%形成雨雪降落到地面,而超过85%的大量水汽资源从上空飘过。经专家评估,类似我市这种气候型的地区,通过规模作业和科学作业,可以使全市降水量增加10-30%,按最低标准算,我市平均每年可增加50毫米降水,全年唐山市可增加降水7亿多立方米,这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每年的蓄水量。通过人工增雨,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好空中水汽资源,提高自然降水总量,缓解唐山水资源供需紧张矛盾,促进唐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目前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自70年代开展以人工消雹、人工增雨为主要内容的人工影响天气以来,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作业实践,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同时也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作业工具不足、作业规模小
虽然目前我市所有县(市)都配备了增雨火箭架,但由于火箭架数量少,流动火箭作业车严重不足,造成作业规模小、增雨作业达不到最佳效益和规模效益。一个流动火箭作业车只能保障100平方公里的作业面,按照标准配置,我市应配100部流动火箭作业车才能覆盖全市,如能做到统一指挥,实现各县(市)跨界协作作业,也要配备30-40部流动火箭作业车。目前,我市增雨火箭弹的用弹量也远远未达到最佳作业效果。按照我市每年有利于增雨的天气过程总量估算,要达到最佳效果至少要比现在增加5倍的用弹量。
2、人工增雨作业监测系统不完备
近年来,由于国家、省、市财政的逐步投入,卫星云图监测系统、雷达探测系统已基本完成,并发挥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作用。但要更准确地作业,需要建立以雷暴定位仪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指挥监测系统,为此应设立较为先进的通讯设施。
3、通讯系统尚不完备
过去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前请示空域或在指挥作业时,经常以共用电话指挥,贻误战机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人工增雨工作要由粗放试验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以其达到最佳的小气候效应,形成一定范围的降水中心,力争确保每年增加5~10亿立方米降水。
2、人工增雨应由应急抗旱型向综合蓄水型转变。应开展全年增雨,可实现冬季缺水夏季补,地下缺水天上补,以改善生态、恢复地下水资源。
3、人工增雨工作由经济效益型向综合效益型迈进。以有利于水库蓄水、改善生态环境,还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良城市气候和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4、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人工增雨作业所需的各项配套设施,包括作业工具、监测系统和通讯设备等。
5、人工影响天气属公益事业,所需经费应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专家建议》第一期 200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