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点击一次鼠标燃烧多少卡路里?成年人消耗1.4
消协提醒:网店购物别只看“钻”和“冠”
提醒:警惕“山寨高校”网站骗局
民间“网络保洁员”保障网络清洁
剖析饭统网:民以食为天背后蕴涵的商业逻辑
网络发行渠道破局
200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
互联网周刊:中国商业互联网七年进化曲线
Google多元化扩张计划 密谋颠覆门户始祖?
发展模式大不同 Google雅虎决战2005年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时代>>互 联 网>>阅读文章
“刷手机”离我们有多远?
添加时间:2014/9/12  作者:孙慧姝 文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2386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9月10日凌晨,苹果正式发布了万众瞩目的iPhone6。苹果在发布会上宣布:新一代的iPhone将配备NFC芯片,加入“苹果支付”的功能。用户只要将iPhone贴近读卡机,同时将手指按在手机指纹识别传感器上,就可以完成支付。完成付款后,手机会发出轻微震动,让你知道读卡机已经成功读取付款讯息。据悉,苹果表示正在加紧合作,今年10月将正式开启“苹果支付”服务。

  所谓NFC是近场通信技术的简称,它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电子设备之间可非接触式的数据传输。移动支付是NFC技术的一个核心应用。苹果涉足NFC领域,在引起众多“果粉”热捧的同时,也让许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NFC市场或许将迎来春天。

  不温不火的国内市场

  尽管NFC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但比较而言我国市场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且在国内该项技术主要被用于移动支付。

  根据市场研究和企业综合资讯服务提供商中商情报网提供的报告显示:我国NFC用户使用习惯仍然处于原始状态。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用户的金融IC卡非接触使用习惯尚未形成,用户很难直接过渡到用手机进行近场支付。

  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全年交易规模有望达到3850亿元,用户规模有望达到3.87亿户。但此交易量主要来自远程支付,对于可以真正实现“刷手机”消费的近场支付而言,其发展速度和规模明显逊于前者。“到目前为止,消费者还是愿意从口袋中拿出钱包而不是智能手机。”中商情报网袁健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一直以来,相对于用户难以培养的使用习惯来说,NFC产业链上的各方也未能实现NFC移动支付领域的突破。

  就运营商来说,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都不同程度地向NFC发起冲击,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三大运营商向NFC发起的最近一次冲击是在去年。去年7月,中国移动在北京地区联手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推出了“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应用,持中国移动SIM卡的用户可刷手机乘公交或地铁。紧接着两个月后,中国联通则在国际通信展上高调发布了手机钱包,合作伙伴包括多家主流金融机构,以及数家手机厂商。但电信运营商的NFC业务推出近一年时间,市场表现平平,进展相当迟缓。

  就设备生产商来说,手机终端的普及也存在问题。截至今年上半年,NFC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还不足40%。数智国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韦天贵告诉记者:“虽然对于运营商等行业内部和部分高校来说,NFC手机的普及率较高,他们的使用习惯也已经养成。但是,相对于整个大众市场来说,这部分人所占的比例实在是少之又少。NFC手机终端还未渗透到普通用户中去。”

  就银联方面来说,韦天贵表示:“银联的受理环境以及真正应用NFC手机刷卡的场合的升级改造正处于初级的启动阶段,至少还需要1—2年的时间来过渡。”可以说,距离NFC支付感应终端的普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最难的是各方利益的平衡

  在NFC的产业链中,主要涉及到的利益方就是银联、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NFC支付在国内能否顺利推广,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合作共赢。”袁健教授告诉记者。

  据介绍,银联主要是为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灵活的安全体系,从而保证用户支付过程的安全通畅;设备提供商主要是提供手机终端和读卡器终端;运营商主要负责提供移动网络和搭建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平台;商家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吸引用户为应用支付各种费用。

  当前,各方为了推进NFC产业的发展,纷纷采取了多项措施。但很多措施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单打独斗”,鲜见各方融合发展的案例。韦天贵告诉记者:“当前各方在产业链中的定位都没有达到一个融合的状态,它们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而各自为营,没有行业的标准或规范。只有融合推进才能够让NFC产业高速发展。”

  以NFC支付中最重要的环节可信服务管理(Trusted Service Manager,简称TSM)为例。TSM是为了满足当前移动支付的现实需要而定义的平台和卡,是NFC产业链上的战略要地。NFC的应用必须是通过TSM平台来进行,它控制了NFC卡的存储空间、密钥系统、生命周期以及一系列应用的发布。“当前,银联、运营商和某些手机厂商都在做各自的TSM平台,都试图通过掌控TSM平台而达到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韦天贵告诉记者。

  尽管各行业都希望在移动支付领域获得优势甚至主导地位,但以往“大包大揽”、“上下游通吃”的经营模式,在移动支付时代注定是行不通的。这也正如袁健所说:“发展过程虽然面临众多问题,但NFC支付是未来移动支付的趋势,市场前景良好。而NFC支付的推进,最大的阻碍和困难就是各方利益的平衡,这需要各方相互协调,逐渐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可喜的是,在融合方面,中国移动已经率先做出了典范。中国移动推出依托NFC技术的支付类产品“和包”后,将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一些城市银行都纳入了该TSM平台体系中,和金融集团合作以期达到共赢。

  NFC支付,或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2013年是NFC手机发展的元年,2014年则被称为NFC的爆发年。“今年,中国移动会在全国发布1亿部NFC手机,未来运营商所发布的所有的4G手机,NFC都是标配。到明年,预计NFC手机的占有率将达到50%。”韦天贵表示。

  NFC因其具有的天然的安全性和连接的快速性而被多数业内人士看好,他们对NFC的未来发展都持有乐观的态度。首先,NFC芯片的价格已经在逐步降低,为NFC功能的普及降低了门槛。其次,NFC技术受到了国外各个领域巨头的支持,NFC技能论坛包括手机生产商、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软件开发商等。手机生产商包括苹果、三星、诺基亚、LG等国际知名品牌,电信运营商有T-mobile、sprint等,金融机构有维萨等,软件开发商有现在的谷歌以及刚刚加入NFC战场的苹果等。

  在国内,NFC产业链各方也都采取了多项措施推进NFC移动支付的发展:中国银联开展了POS非接功能的改造,截至2014年6月,全国“闪付”终端达到36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的支付受理;中国人民银行于3月19日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叫停二维码支付的同时,鼓励银行拓展NFC手机支付应用;中国移动宣布每台支持NFC终端补贴30元,同时4G卡发行NFC-SWP卡;中国电信宣布2014年发行2000万张NFC卡,4G终端标配NFC等。

  专家认为,虽然各方都采取了积极地态度对NFC支付进行了扶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推进方式还是以各自利益为主导,而其中的博弈是会长期存在的。实现融合、共同推进才是未来NFC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要务。

  另外,广受人们关注的苹果涉足到NFC支付领域,也让人们对NFC的发展普遍看好。袁健认为,以苹果的品牌号召力,将吸引国内广大中小手机厂商加入到NFC阵营中来,将给NFC市场的发展带来新一轮爆发性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苹果的6亿全球iTunes用户数据库已经与信用卡账户挂钩,且苹果正与信用卡公司维萨、万事达和美国运通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以全面进军移动支付市场。目前苹果已拥有包括iBeacon位置服务、NFC支付工具、指纹识别、APP运营平台以及用户账户体系在内的完整的支付闭环。

  可以预计的是,在苹果开始支持NFC之后,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力的生态圈,将会为以往疲软的NFC移动支付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或许,NFC移动支付的爆发性增长已经为期不远了。正如苹果CEO库克所说:“支付的时间到了,我们的目标是要取代你的钱包。”

相关文章
[ 互 联 网 ] “刷手机”离我们有多远? (2014/9/12)
[ 科协动态 ] 我市县(市)区老科协组织全部建立 (2009/11/4)
[ 网游地带 ] 民族网游入围产品须向总署备案 (2004/12/28)
[ 网游地带 ] 信产部将加大网游行业扶持力度 (2004/12/28)
[ 网游地带 ] 台湾明年10月将实施互联网分级 (2004/12/28)
[ 网游地带 ] 新闻出版总署非常重视网络游戏 (2004/12/28)
[ 网游地带 ] 十万正规网吧一年盈利二十九亿 (2004/12/28)
[ 网游地带 ] 网吧“十八禁”的规定有望松动 (2004/12/2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