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至今,中国商业互联网已经走过了七年充满沉浮和进化的伟大历程。
整个互联网都在试图跳出自己编织的光环,将自己融入真正的主流经济之中。而互联网也越来越展现出一种向上和向下的张力,无论是无线增值、网络游戏,还是越来越向线下延伸的携程、慧聪、前程无忧们都取得了让人尊敬的成就。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互联网有点像中国的股票市场:二者都没有正确映射出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现状,而是伴随着某些特定因素潮起潮落。这种非正常现象的背后蕴藏着两个问题:其一,国内外的投资者为什么还是如此痴迷于投资互联网?其二,中国的互联网如何才能真正受惠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
本刊记者|董晓常
VC全面复活
2003年底,纳斯达克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重新开放,使得中国互联网的VC市场重新进入了良性循环。2004年,这种良性循环让中国互联网的VC市场释放出了巨大的活力。
2004年是让投资者难忘的一年,而且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
风险投资商对重新焕发青春的初创公司慷慨解囊。
更为重要的是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频频成功上市,以及国外和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对中小互联网公司的收购,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另外一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是美国硅谷的主流VC开始对中国有实质性的动作,包括Accel Partners和Doll Capital等。这对一直追随美国而且尚显稚嫩的中国互联网的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如果没有让人惊讶的投资回报率和回报量的话,这些风险投资的巨无霸们不会不远万里地来到太平洋的对岸。
2004:VC复活
2004年的VC又重现了一种久违的热情,对中国互联网付出了大把的支票。
最能体现这种热情的是风险投资商对阿里巴巴的投资。2004年2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获得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是中国互联网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私募基金。此次投资人包括软银(SOFTBANK COPK)、富达(Fidelity)、Granite Global Ventures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在过去的四年,软银,富达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一直是阿里巴巴的投资人;而新加入的投资人Granite总部位于硅谷,一直以创新技术投资为导向。
阿里巴巴CEO马云表示,在获得这笔投资之前,有相当多的风险基金对阿里巴巴表达过投资意向,但阿里巴巴看重的是投资机构的绝对实力与投资目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他认为,接受上述的投资,是因为这些投资者的投资目的符合阿里巴巴的长久健康发展的公司战略要求。
阿里巴巴并不是唯一的高潮。2004年6月15日,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宣布,包括美国前三大风险投资商之一的DFJ和全球著名搜索引擎Google在内的八家风险投资机构对百度进行的策略融资已经完成。其余六家分别为:Integrity Partners,Penninsula Capita,China Value Venture,TDF,China Equity和Bridger Management。
尽管李彦宏对此轮私募总量三缄其口,但有消息人士透露,百度此轮私募融资额为约1亿美元,其中仅Google就投资1000万美元。如果属实,那么百度此轮融资刷新了年初阿里巴巴8200万美元的融资额记录,成为互联网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私募。
著名创业投资专业研究与顾问公司——Zero2ipo对2004年前三季度创投业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50家活跃VC对互联网投资项目超过24个,投资金额超过1.4717亿美元;而2003年截至第三季度这50家活跃VC对互联网投资项目仅为7个,投资金额也只有7620万美元。
VC退出环境改善
拥有丰富和通畅的资金退出渠道,才是风险投资存在的意义所在,这一点VC们至少在2004年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作为风险投资退出最主要的渠道,纳斯达克2004年对风险投资退出的支持达到了顶峰。
2004年12月15日,中国网络游戏运营商第九城市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开盘价19美元,高出此前公布的17美元的发行价2美元。至北京时间12月16日5:00纳斯达克收盘,该股收于21美元,较发行价高4美元,涨幅达23.53%。
第九城市赶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公布了17美元的发行定价,超出此前公布的13~15美元的发行价区间,九城此次IPO发行607万股ADS,每股ADS相当于一股普通股,融资1.03亿美元。
算上2003年底的携程网,整个2004年有多达九家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包括携程、盛大网络、Tom、e龙、第九城市、掌上灵通、空中网、前程无忧和金融界。根据《互联网周刊》的统计,九个中国互联网公司总共募集到高达8.5067亿美元的资金,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了风险投资商的退出资金。
Acer技术投资亚太区合伙人陈友忠表示,纳斯达克时隔三年之后对中国互联网公司重新开放,为风投的退出扫清了障碍,这对风险投资商的鼓励是巨大的。
而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不断掀起的收购则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另一个快速渠道,这其中既有国外巨头的入侵收购,也有中国公司的“健身”收购。
200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公司(NASDAQ: AMZN) 宣布,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卓越有限公司。这次交易价值约为7500 万美元,涉及约7200 万美元现金以及员工期权。
卓越创始人、董事长及最大股东金山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雷军表示:“这次并购是对卓越网四年多来取得的成绩的认可。我相信亚马逊在全世界的电子商务经验和卓越网创业团队的结合将使中国电子商务和在线客户体验更上一层楼。”
然后雷军从卓越全身而退,辞掉了所有职务。此次交易后,雷军及卓越老股东联想、金山、老虎基金等套利达千万美元。
国外巨头入侵收购的故事在2001年互联网低潮开始之后就已经在中国上演过。2002年3月和2003年6月,EBay两次收购易趣的资金一共达到1.8亿美元,甚至超过所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IPO的数量。
除了易趣和卓越这两个经典案例之外,国外巨头的收购多得简直可以用眼花缭乱来描述:2003年11月,雅虎以1.2亿美元收购3721公司;2004年6月,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向本地新闻搜索网站百度注资1000万美元;2004年6月,日本最大网络零售商乐天(Rakuten),以1亿多美元收购了携程网21.6%的股份;2004年7月,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网络公司IAC以6000万美元收购e龙公司30%的股份;2004年10月14日,全球第一大IT行业网站CNET集团宣布,分别收购中关村在线和蜂鸟网,合同总金额为1600万美元。
根据《互联网周刊》不完全的统计,中国互联网公司通过被国外公司收购得到的资金也已高达5.61亿美元之巨,丝毫不逊色于通过IPO得到的资金回报,而且这样的数据还不包括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进行收购的资金。
国内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们同样在挥舞资本市场上融来的资金,进行各种“强身健体”的收购。除了通过收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外,这些收购也使国内的一些小型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人得到了退出的机会。
新浪和盛大成为2004年收购行动中的明星。2004年2月,新浪宣布收购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Crillion Corp。新浪以现金及其股票的方式支付约1790万美元作为首期付款。首期付款之后根据盈利情况来定数额的付款将以大约分别相当于 Crillion 的2004年和2005年盈余的1.5倍到2倍的比例支付,其前提条件是,2004年和2005年 Crillion 的税前净利润分别在670万美元和1330万美元以上。总的收购价不得超过1.25亿美元,其中60%将以现金支付,其余则用新浪公司股票支付。
算上2004年7月收购的Davidhill Capital Inc.花费的近2000万美元,新浪这两次收购的金额至少达到了7000万美元,对于这些被收购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这绝对是个快速的退出渠道,甚至都省去了股票发行的费用。而新浪本身也通过收购增强了自己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这样的收购应该是皆大欢喜。
根据《互联网周刊》的统计,2003年至2004年中国上市互联网公司的一系列并购包括:新浪收购UC、网新;搜狐收购游戏网站17173、做WAP的GOODFEEL和焦点房地产网;盛大参股或收购了一系列游戏制作公司,包括杭州边锋、上海浩方、北京数位通、漫游网络等;TOM收购灵讯互动和2.5G服务提供商Whole Win;百度收购HAO123;263收购ET66等等。还有新上市的灵通、腾讯、空中网等都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收购。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03年至200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用以收购的金额已经达到2.278亿美元。
而根据《互联网周刊》的统计,2003年至2004年与国内互联网公司相关的收购资金累计达到创纪录的7.888亿美元,已经接近了2003年至200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IPO募资金额的8.5067亿美元。
主流VC关注中国
美国的主流VC关注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这一次和以前的众多传闻不一样,2004年这些大牌VC们真的开始行动了。
2004年6月19日至26日,美国硅谷银行的8名高层,带领由美国25位著名风险投资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北京、上海,这其中包括了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的John Doerr、Sequoia Ventures的Don Valentine以及NEA的Dick Kramlich等在美国硅谷鼎鼎大名的人物。据统计,来华的25位风险投资家旗下管理的资产达到惊人的500亿美元。
其实这些看起来离中国很遥远的主流VC们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小试牛刀了。
2003年9月,NEA就曾经对中芯国际(0981.HK)投资9000万美元,后来它的投资额又上升到1.2亿美元。而中芯国际给NEA的回报似乎也刺激了它们对中国市场的神经。
2004年3月,中芯国际在纽约和中国香港两地挂牌上市,筹资约18亿美元。截至到12月3日的1.92港元的收盘价,中芯国际股本市值为339亿港元,较上市前2003年12月31日的股东资金总额28.32亿美元(约合220.76亿港元),增幅54%。
大名鼎鼎的Doll Capital Management也已经启动在中国的投资,投资对象包括中芯国际和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51job等七个中国公司。Doll Capital Management的总裁Doll从事风险投资30年,2003和2004年连续被《福布斯》评为全美最杰出风险投资家。他在今年的10月份参加了高交会“中小企业板和多层次资本市场”论坛主题讲演,其对中国的态度可见一斑。
Doll Capital Management的中国区负责人Ruby Lu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说:“Doll Capital Management在中国已经投资了七个项目,如果说投一个项目是试探的话,那么七个项目足以说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决心。我们已经上了中国市场这条‘船’了。”
不仅如此,硅谷的主流VC们已经开始在中国安营扎寨。据Zero2ipo公司总裁倪正东透露,很多主流VC已经开始在中国招聘工作人员,并开始物色驻华办事处的地点,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11月份在美国参加了一个VC的聚会,他们讨论的70%的话题关于中国,30%关于印度……。”倪正东对现在美国大牌VC对中国的态度很惊讶也很兴奋。
商业互联网:中国特色的胜利
回首中国商业互联网短短七年的历史,我们发现互联网在中国这片独特的土地上发生了神奇的改变: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仅成功地模仿了美国“偶像”的商业模式,而且创造出了让世人惊讶的“中国模式”。
另一个神奇的改变是中国的互联网正在逐渐表现出一种让人惊喜的包容性,从而使得互联网从一个孤零零的技术工具变得更加丰富和厚重。在成功地将广告、电子商务、无线增值、即时通讯、游戏、旅游、求职以及股票资讯融入互联网之后,中国商业互联网已经慢慢在向主流经济渗透。
网络广告、电子商务酝酿爆发
作为互联网历史上的两个经典商业模式,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到底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长期生存,还是商业潜力有待挖掘?2004年它们自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潜力巨大,而且正待爆发。
网络广告在中国其实已经大获全胜,说它正待爆发是因为它还有更大的潜力。三大门户网站整体飙升的网络广告收入数据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第三季度新浪的广告营收总计1850万美元,较上季度的1550万美元增长19.4%,占净营收总额5250万美元的35.24%;搜狐公司第三季度的广告收入为1550万美元,比上季度增长16%,占第三季度净营收总额2590万美元的59.85%;网易网络广告第三季度净收入达到560万美元,较上季度增长24.9%,占到第三季度净营收总额2880万美元的19.4%。
这还不是全部,2004年11月9日,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启动一项公司结构重组计划,新一轮的重组计划显示这个互联网巨头又将盈利模式调向了广告。
网络广告也许会在未来几年达到一个真正的高潮,而电子商务也毫不示弱。
虽然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还没有上市公司,无法用准确的数据描绘电子商务的热度,但是国内外电子商务巨头们近期频频发生与支票相关的新闻,无疑在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200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宣布,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卓越有限公司。这次交易价值约为7,500 万美元,涉及约7,200 万美元现金以及员工期权。
而在收购卓越之前,亚马逊谈判的第一个对象是当当网,据说亚马逊的出价高达1.5亿美元,但是被当当一口拒绝。而当当拒绝亚马逊的背后,无疑就是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映射。如果是在电子商务低潮的2001年,当当恐怕绝对不会放过1.5亿美元的诱惑。
需要说明的是,亚马逊是带着美国电子商务的热度来的。这个美国网络零售巨头2004年11月9日最新发布的《200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2004年第3季度的营收达到创纪录的14.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该公司净利增长则更快,今年第三季度的541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560万美元相比,涨幅高达 247%。
另类商业模式唤醒中国互联网
对美国投资者来说,无线增值是个另类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个另类的商业模式却在2003年挽救了中国互联网,并且在2004年继续推动中国互联网前进。当然,另类的商业模式不仅仅是无线增值,以携程、慧聪和51job为代表的依靠线下收入的商业模式同样很另类。
但是,毫不夸张地说,模仿并不足以同脚步渐近的美国互联网巨头们竞争,另类也许正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2000年11月10日,当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的时候,也许只是为了增加自身的营收能力,给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一个交代。但是,“移动梦网计划”却在几年之后挽救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
即使受到了移动运营商的强力整顿,2004年无线增值业务仍然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收入中最主要的来源之一。第三季度新浪的无线增值营收总计3130万美元,占净营收总额5250万美元的59.6%;搜狐公司第三季度的无线增值收入为802.9万美元,占第三季度净营收总额2590万美元的31%;网易无线增值第三季度净收入达到380万美元,占到第三季度的净营收总额2880万美元的13.2%。
在经过一个爆炸式的增长之后,2004年的无线增值领域趋于平稳的增长,面对这种困境,开辟新的业务无疑成了SP们的首要工作。于是,企业短信、彩信、IVR、手机游戏成为SP们手中新的试金棒。
相对于无线增值领域的激烈竞争,携程、慧聪和51job这些网站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紧密结合,为我们展现出了商业互联网向线下延伸和融合的一股强大潜力,也在享受“另类”发展的快乐。
2004年9月29日,前程无忧网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开盘价18.98美元,比14美元的发行价高近5美元,报收于21.15美元,涨幅达51.07%,融资金额达7350万美元。截止到2004年12月13日,前程无忧(JOB)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已经从发行价的14美元暴涨到55.35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前程无忧、慧聪以及携程这种依靠线下收入的商业模式,并不像无线增值那样容易被复制。慧聪网CEO郭凡生对《互联网周刊》表示,“至今我们依然不认为慧聪是一个.com公司或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依然坚持我们是一个信息服务商,互联网、搜索引擎和纸媒体等等都一样,只是一个资讯服务商的工具。”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周刊》开始有意识地深入接触行业网站的新锐力量,从泛行业类门户网站阿里巴巴、慧聪网,到专业行业类门户网站中国化工网、全球纺织网、中国服装网等等,一年过去了,我们发现行业网站已经和中国的短信经济、网游经济一样,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商业互联网的风向标。
搜索、即时通讯群雄逐鹿
搜索和即时通讯无疑是2004年中国互联网最热门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几乎所有网络巨头的参与。而高速发展的宽带市场是否会给逐渐趋于稳定的互联网增添新的变数?
2004年11月4日,Google的股价在当日的交易中,曾经一度攀升至201.6美元,一举突破了200美元大关。自从今年8月中旬进行首次公开招股以来,Google的股价已经较发行价85美元增长了一倍以上。当然,Google的疯狂不仅仅是在美国。2004年6月21日,百度宣布Google作为策略投资人注资百度1000万美元。
但也有人对Google的做法不以为然。“我在中国的任务,就是要把Google替换下来,直至称霸中文搜索市场,”雅虎中国区总经理周鸿直言。而雅虎在中国的行动已经展开,6月21日,雅虎(中国)旗下的独立搜索网站“一搜”成立。这个市场对Google的反击还不只这些,一直宣称今年在搜索市场将有大动作的搜狐在8月3日也出手了,“搜狗”来势汹汹。从去年中国搜索联盟成立之初提出的“挑战Google”到今年的两大搜索门户的成立,中国搜索市场上的恶战已经开始。
当Google成为搜索的一个符号,搜索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中国的百度们赚得盆满钵盈时,一搜、搜狗开始成为市场的搅局者:究竟是技术重要还是商业模式或者用户体验更重要?
即时通讯领域同样硝烟弥漫,门户网站全部进军即时通讯,使得人们对即时通讯市场前景充满期待的同时,对即时通讯市场硝烟过后的场景也充满好奇。
2004年6月29日,丁磊亲自主持了POPO 2004的发布仪式。作为国内门户网站中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网易对其2年来自主研发的这一即时通讯软件“投入非常的大”。
2004年7月6日,新浪 (SINA)宣布,收购Davidhill Capital Inc.及其UC即时通讯技术平台,新浪支付价值1,500万美元的现金和股票作为首期付款,余款将根据业绩增长情况,于第二年支付最高达2100万美元的现金和股票。
2004年10月25日,中文第四门户TOM在线宣布,与欧洲著名即时通讯公司Skype结盟,共同在国内推广中文聊天工具TOM-Skype。
至此,国内即时通讯市场网络巨头全部到齐:新浪—UC、搜狐—搜Q、网易—POPO、雅虎—Yahoo Messenger、微软—MSN。
而阻碍在它们面前的是已在中国香港上市并手握3亿会员的腾讯,这个市场还有更大的空间么?
尽管宽带市场所涉及的业务面临政策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但它的未来无疑充满了诱惑。
2004年11月底,歌华有线创纪录地开出了83元包月宽带接入价格,网速可达1M。在此之前,其北京市场上的两个强劲对手北京通信和长城宽带已经纷纷将宽带包月费下调。这只是宽带接入领域竞争激烈的一个缩影,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的宽带用户市场已经飞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的宽带用户市场。
Light Reading Inc.旗下市场研究部门Heavy Reading2004年12月6日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显示,截至2004年6月,中国家庭宽带用户达3000万,按订户数量计算,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宽带市场。
当大部分互联网用户的带宽从K级变成M级,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多么奇妙的改变?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宽带用户市场之后,宽带是否会引发中国互联网新一轮的革命?没有人敢给出肯定的回答,但也没有人会轻易给出否定的回答。